書評:《歡迎光臨富豪國》

美國一名年僅三十八歲的避險和私募基金經理人,因有意跳槽被老東家分送價值三億美金的股票紅利,而且是在公司經營最艱困時期,引起一陣議論。

如果你懷疑他有這個身價,對照《歡迎光臨富豪國》(Richistan)便可一目了然:這樣的案例也許空前,但未必絕後。

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羅伯‧法蘭克(Robert Frank)長年負責「財富報告」專題,專門和超級富豪打交道。他肯出馬寫成一本報導書,讓全世界與富豪國絕緣的人們「望梅止渴」一番,是讀者的幸運。

書中剖析到底誰最容易成為超級富豪時,直接點名五類人:

  • 一、創辦人:自己成立公司的創業家,在初次公開上市時把股份賣給投資人。
  • 二、持股人:在私人公司持有股份的執行長(非創辦人),股票上市後就換成現金。
  • 三、獲利人:把自己公司賣給另一家公司或買主,換取股票或現金的創業家或執行長。
  • 四、挪錢人:引導和投資錢河的人,自己同時軋上一角。(避險基金經理人就屬此類)
  • 五、領薪人:美國執行長的薪水已經膨脹到平均工資的170幾倍。

很多人會被書中琳瑯滿目的奢華行徑給眩惑,但我認為作者開宗明義單挑這五類人,顯示他真正掌握當代資本主義運作的核心。相形之下,普羅百姓太注意某些靠個人名氣致富的人(如影星或運動員),但很多超級富豪從事的行業一點都不唬人,本人也缺乏知名度,但他們的身家卻匪夷所思。

作者點評上中下三等富豪,三者間還壁壘分明,一百至一千萬美金屬低等,一千萬至一億美金是中等,一至十億美金是上等。即便上等,全美也有數千戶。當全球焦點開始轉向中國等新興國家,但美國生產百萬富翁的速度還是全球第一。截至2004年,美國最有錢的百分之一人口,年收入竟超過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的總國民所得!古代說「富可敵國」,透過二十世紀末科技勃興、股票交易、企業併購的交叉推動,讓許多人真的做到了。

前面說的這位基金經理人,面對外界質疑,他表示:「我值這個錢,我每天工作二十四個小時。」他是指每天睡覺中會被三至七通電話叫醒,需要隨時管理「全球化」的金錢進出。但是,過往很多人(尤其歷史上的奴隸)工時可能一樣長、一樣隨傳隨到,但卻身處社會最底層。或者,即便在很多國家也有許多辛苦打拼的職工或老闆,但他們卻無法在一生中創造這些特殊工作者收入的億萬分之一。

本書當然沒有從社會批判的角度來寫(否則他無法取得這些受訪者的認同和信任),改以一種中性(但偶爾揶揄)的筆觸,報導他們的生活、消費、夢想與疑惑。現代的超級富豪和古代菁英世襲的貴族富豪,有極大的本質差異。他們普遍年輕得多、教育程度高、活力十足,他們明明早就賺到普通人設定的退休金千百萬倍,可卻一點都不想停下來。是他們的個性、努力、天分和機遇,帶來鉅額富貴,但顯然他們還是要面臨凡人擔心的家庭、健康與生活意義等課題,本書在這些方面都有廣闊和幽微兼具的描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