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反退休運動》

乍看英文書名的副標題,《反退休運動》(Retire Retirement: Career Strategies for the Boomer Generation),好像是寫給現在上了年紀的美國嬰兒潮一代的書。但其實他在揭櫫一個普世共用的重大職場和人生轉折。

本書分五章,第一章探討「你為何這麼想?」扼要地替四個世代的人(傳統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Y世代)分析他們各自成長於怎樣的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環境,可能擁有哪些共通的思維或資源。

第二章「挑戰既定觀念」,傳達出當今世界的經濟與工作型態主要風貌,這部份是不管你屬於哪個世代,其實都得面對的。

第三章「過濾人生選項」,開始替讀者(尤其還在工作高峰期必須養家活口的嬰兒潮世代),進行諮商剖析,你的工作出了什麼問題?怎樣可以更好?

第四章「重新談判工作條件」,更實際地教導職工如何跟資方協商、談判、爭取權益。

最後一章「重新規畫職涯與人生」,全面地叮囑讀者如何建立品牌、擴大人脈,也別忘了培養興趣或者大膽地轉換角色,安度55-85歲的最後30年。

坦白說,因為作者Tamara Erickson本身經營一家策略顧問公司,所以當然是站在為企業服務的立場,傳達出新世代職工要如何奮發向上求生之道。所以書中所寫的趨勢變遷,大致洋溢者企管勵志書一貫的樂觀情調,每一項科技的誕生似乎都在讓世界運轉著更好、讓你我有更多的選擇。而有深度的讀者當然早知道這些「進步」並非都是美夢。

我個人最激賞的篇幅在於作者歸納出六種基本「工作者偏好」的類型,再從中深入探討這六種人可能可以選擇如何的職場對策:

‧ 留給後人:工作是要創造有永續價值的東西。

‧ 穩定發展:工作是要向上邁進,一個穩定、向上的成功途徑。

‧ 個人專業與團隊勝利:工作是成為致勝團隊中重要一員的機會。

‧ 有報酬的風險:工作是挑戰、改變、學習,或許也是致富的機會。

‧ 工作彈性:工作是為了生計,但目前不是生活中的首要目標。

‧ 有限的負擔:工作的價值大部分是在短期的經濟收穫。

我想對於現代東方讀者來說,可能還從未好好想過到底該建立什麼樣的工作哲學,社會更普遍瀰漫「最好早點賺大錢,可以早退休」的逸樂心態。但能賺到大錢且守得住足以安享晚年的人,顯然太少太少。

從這角度來看,企管顧問的諄諄教誨和一般老百姓的「人性」,還真南轅北轍。

我喜歡繁體中文版請來在台灣家喻戶曉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寫推薦序,也許內地朋友對他不熟悉,但他自身的歷程卻見證了「永不言退」的奮發精神,從球員、教練、記者、主播、節目主持,到轉播奧運、電視講評、時事專欄、出書、加上傳福音,75歲的他真的老當益壯,令許多退休無所事事的銀髮族羨慕。

傅達仁幫本書總結說:「管你什麼世代的人…除非你沒過河就被吃了,否則就要當一下『永遠的老兵』,或者是不死的『過河卒』!」

在〈書評:《反退休運動》〉中有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