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48:亞歷山大帝(Alexandre)

不止一個人跟我說「亞歷山大帝」不怎麼好看,還有人因為將近三小時的片長睡著,更有女生看完最大的感想是:被騙了!亞歷山大竟然是個GAY?

那麼多的血白流了,那麼多的仗白打了,那麼多的命白死了,只因亞歷山大最愛的是男人,很多榮耀都要打折?愛情就不感人?亞歷山大的出生地馬其頓,當地的現代男人,甚至要抗議影片「醜化」了他們難得一個世界級的先祖英雄?同性戀真的這麼不值錢?這麼如瘟疫?以一個轟轟烈烈的偉男子來說,這麼掃人興?

我不確定亞歷山大是否是同性戀,也沒興趣對抗某些人的反應。在我看來,這還是一部很好看、極用心的通俗古裝大片。奧力佛史東花了大錢,並沒有做出太丟臉的東西。

我最觸動或好奇的,除了是古代沒有擴音器,將領到底要如何在大隊人馬面前訓話;遠征了這麼多國,到底誰來順暢地翻譯,維繫帝國起碼的安定這一類技術性問題外,就是天縱英明、膽識過人如亞歷山大,也不過能維繫一支遠征軍六、七年左右的團結。

以歷史上的大君主來說,這樣的領袖號召力持續得並不算太久,毛澤東都還哄著更多的軍民百姓,朝向一個後來確定荒謬虛無的目標文革了十年。片中亞歷山大麾下的將領本就人各異心,無須亞歷山大母后千里外通靈般的殷殷警告,我們早看出來這支外人眼中的鋼鐵部隊,並非無懈可擊。

本來出發是為了打波斯,後來拿下人家的王國,亞歷山大卻又非要去抓那流亡的國王大流士,幾番勞師動眾,順便修理了鄰近各小國,還不夠,等到大流士的屍首都被找到,他卻又激起更大的鬥志,非要繼續率眾往遙遠而未知的東邊前進。他不斷創造新的「標靶」給弟兄,而且似乎永無止境。

這,是件蠢事嗎?後世史家不這麼說,說他有雄心,超越凡夫識見的高瞻遠矚。但,為何亞歷山大不斷馳逐就叫做雄心,上古傳說的夸父追日就叫做自不量力?亞歷山大莫名憧憬遙遠的世界之巔,哪一點不像夸父?至少夸父要死是死自己光棍一個,亞力山大卻是要數萬到十數萬大軍,離鄉背井拋妻別子,跟著一起殉難。

片中一幕他對抗兵力遠勝過他的波斯大軍,鼓舞士氣要將士戰勝對死的恐懼。還巧妙地形容自己的軍隊是自由人,為了自己而戰,而對方的大軍卻是被大流士奴役的烏合之眾,是奴隸。

這聽來多像台灣戒嚴時期,政府曾經形容我們的三民主義部隊和對岸共產暴政下的軍隊之不同。儘管真相是雙方往往並沒有那麼懸殊。非得上前線打仗、非得配合主官意志前進的,就絕非真正的「自由人」。不管是那邊的人民義勇軍,或者這邊飄洋過海無奈的外省兵,悲情其實是大同小異的。

舌粲蓮花的的亞歷山大可以讓將士熱血澎湃,但軍隊依然是統治者的芻狗,人民更是螻蟻。古代大軍和美國的中東部隊是一樣的。只不過,比較得人心的統治者被紀錄為「英明領袖」,不得人心的統治者被稱作「獨裁暴君」。諷刺的是,這些定義可因為時移勢轉而對調。

亞歷山大再勇敢強悍,注定到不了他想的遠方,擁有一切的城池,長期教育他心目中希臘文明以外的蠻族,這是上天跟凡夫必然開的玩笑–統治世界?算了吧,先讓你看看世界有多大,你再考慮考慮!

馬其頓王國本也只位居南歐一隅,但這群自視「文明」、「進化」的軍人,一路上卻赤裸地瞧不起一切北非、西亞、中亞、南亞的民族。更可愛的是,亞歷山大即便在對方面前,也毫不忌諱照稱「蠻族」,誰要他是征服者呢,愛叫你什麼就叫你什麼!

亞歷山大也許對異文化某些部分,還稍為佩服,但他的重要將領,卻絲毫沒有他教化天下的「宏願」,甚至誠實粗率地承認蠻族就是蠻族,不配與高貴的馬其頓人生活、通婚、學習,遑論一起受訓當兵掌握軍權!這是將領們認為亞歷山大瘋狂、忘祖的重要決裂點。

亞歷山大在這一點上顯露的徹頭徹尾的「世界主義先行者」的浪漫,是本片在思想深度上最耀眼的琢磨,而不是那略嫌老套的伊底帕斯愛母弒父的同性戀情結。

亞歷山大面對的困難,不在戰爭,而在缺乏真心相信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同謀。他的母親,務實於宮廷政爭,老是要他回去規規矩矩當王。他的童年玩伴愛人,雖一起出征,在片中出現的鏡頭卻老像暗夜鬼魅而不似輔佐將官。他後來娶的蠻族王后,更可憐地成為一個無法生育、少被臨幸的怨婦,她在智性上也不可能瞭解老公的壯志。

所以,亞歷山大怎可能成功?在建國之路上,認真說起來,他連一個黨員和信徒都沒有,只有一群心懷不滿但又一再折服其蹈厲剽悍、暫時屈從的武夫。所以後來歌頌他的老臣老將們,我懷疑是單純歌頌他,還是也在歌頌自己,歌頌自己花了多年打拼的征戰歲月?

亞歷山大短短數年間,在各地建設了十餘座希臘化的城市「亞歷山卓」,但觀諸亞歷山大一死,帝國就四分五裂,元老將領佔山為王,顯然他「希臘化」的最高理念,沒有形成治國綱領,也得不到帝國官僚體系行政機構的全力配合。他一死,管你曾有什麼文成教化,又變成軍閥割據的槍桿子出政權。哀哉黎民!

亞歷山大無法逃脫的孤獨,正是我看完電影後最鮮明的感受,亞歷山大也許有夢,但這個用鮮血打造的夢,沒有實現世界主義,卻無可避免地埋下了帝國主義的雛形。

(2004.12.27)

在〈陳樂融影評48:亞歷山大帝(Alexandre)〉中有 0 則留言

  1. 最近我也在看《亞歷山大大帝》,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緣分。
    在古羅馬,荷馬史詩中的人是被作為神一樣的崇拜。斯巴達人尚武,奉行著人神并世的創世精神。亞歷山大大帝就是那個時代人神合一的產物,他的一生,哪怕死亡都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
    在我看來,亞歷山大大帝和日本的軍神上杉謙信有著很多的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是非正統出生的子女,母族的身份不被認可,造成心理上的早熟和叛逆。第二,他們都是在少年時皈依了的宗教,并一生虔誠,成為當時的典範受人尊崇。第三,他們都是在父親死後,由親信擁立,并在隨後的對外戰爭中掌握政權。第四,二人都追求正義的作戰並且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以恢復天下本來的面目為宗旨,迅速擴張自己的版圖。第五,二人皆好男色!
    呵呵,隨便說說,其實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收穫就是英語變得流利,就是有點愛琴海風味,因為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在呼喚自己兒子的時候總是帶著響尾蛇般的尾音。

  2. 燕南
    真精彩的分享!
    我對戰爭書或戰爭片鮮少關注
    因為不好武
    對於歷史喜歡以版圖論英雄
    稱亞歷山大「最偉大的皇帝」報以輕哂
    所以還滿喜歡這片沒有一味英雄主義
    反而充滿惆悵與無奈
    感到自在
    誰也征服不了這世界有形的國土與生靈

  3. 樂融老師: 你好!
    和你一樣, 讀了不少”亞歷山大帝”這部片的批判. 主要是衛道人士針對導演奧利佛史東將”同性議題”帶進這部片; 在影片宣傳上也應這部片和”特洛伊”同期推出, 兩片對打, 結果卻影評一路倒的支持後者.
    但當我實際看過兩部片之後, “亞歷山大帝”這部片的深度和廣度給我的震撼, 令我驚嘆不已! 不論影片某些隱喻是否為真, 至少對歷史上最年輕的征服者鐵騎所踏過的土地和他胸懷共榮的膽識, 不僅是”我來”, “我見”, “我征服”, 還有”我統治”!
    馬其頓王國或許只位居南歐一隅;*(在現代史,若非南斯拉夫共和國瓦解, 馬其頓才得以恢復獨立國家名稱.)但歷史上的帝國統治不都有類似的以小搏大的征服史? 大清帝國源於金; 蒙古帝國源於貝加爾湖南岸.
    剛剛完成大選的德國, 原任的總理梅爾克女士是德東人再度當選聯邦總理. 也有德國政論家嘲諷:一直以為是西德統一東德, 但德東人已經”統治”德國四年, 未來還有四年!(***關於governing的題外話)
    亞歷山大帝若非英年早逝, 馬其頓統治全世界的藍圖可能實現!

  4. 樂融老師:
    你說的真好:誰也征服不了這世界有形的國土與生靈。
    前不久我看了《南京!南京!》,國內導演陸川的片子,黑白映畫,關於南京大屠殺雙重視角解讀。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所以無法從專業的角度評價,我只能說恰恰符合了樂融老師的這句話——誰也征服不了這世界有形的國土與生靈!這是一部我從頭哭到尾的片子,人性的脆弱與堅強在政治以及民族的戰爭中都渺小的被忽略掉,當電影刻意的將這部份放大時,作為觀眾,我只能用眼淚撫慰自己的心痛,并激起深深的民族感傷。也是這時,我知道我對我的祖國我的同胞愛的赤誠!不想像60年前一樣,讓異族的文化在我們的同胞屍體肆意舞蹈,所以作為80后的中國人我們願意看到今天的中國強大更包容,和平崛起,讓世界上華人有更好的聲譽和更大的生存空間。
    閒聊兩句,推薦樂融老師去看這部電影。

  5. 這部片子超好看的
    我跟很多人推薦,
    但他們的反應似乎沒有我以為的好
    看完之後,心很沈重…
    原來,是老師點出的那份孤獨
    再美的夢想
    都需要那份現實主義才能完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