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55:江湖

香港,不知為何,明明曾是英國法治管理百年的殖民地,在大小銀幕上卻一路有警匪黑幫片傳統,或勵志、或搞笑、或暴戾、或深沉,量多,也不乏珠玉。二十多年來外銷東南亞、東北亞、台灣、北美,甚至能讓導演和明星闖進好萊塢工業。

看「江湖」,佩服香港電影界越來越成熟了,整體成績比好萊塢製作毫不遜色。明星男仔有型,服裝、美術比以前港產警匪片精細,攝影和剪接更繼承吳宇森開創的東方式暴力美學而發揚光大,到處是特寫,隨時有slow motion,情緒張力不可謂不足。片尾的大火併打鬥幾不見血,卻屍橫滿地,更令人想起日本名導黑澤明處理戰爭片的含蓄鋒芒。

但是,比起「無間道」的掙扎,「江湖」的主角顯然比較缺乏動機。人道仁厚的老大,衝動嗜殺的二把手,和年輕時代兩人的銜接,有人會說設計得漂亮,有人可能會覺得倉促勉強。

儘管還是有劉德華、余文樂、陳冠希、曾志偉擔綱,有黑幫下令擊殺自己人的平行剪接場面,甚至同樣重用了台灣流行歌曲「把悲傷留給自己」貫穿全場(「無間道」三集是用了蔡琴「被遺忘的時光」)。「江湖」意圖乘勝追擊的複製意圖如是明顯,但看完之後,還是有不小的喟嘆。

這喟嘆對片子代表的香港製作來說是:黑幫老大為何都這麼類似?黑幫的衝突恩怨真的只能圍繞在老大和意圖篡位的心腹對立上?港片已經有足稱豐厚的類型電影傳統與資源,幸運地還能每年有這麼多製片量出來,有一定本地和外埠市場機制支撐,是否還能拍出更不一樣的黑幫電影?期望香港電影界的優秀朋友,不只是把作品做得越來越像好萊塢,而是以能讓老外買下影片的英文版重拍權為榮。

這喟嘆回頭對本土影業來說是:台灣根本沒有電影工業,所以我們只能在這邊對人家雞蛋裡挑骨頭。而且據說「江湖」的編導是第一次出手的年輕編導,處理這樣的大製作能有如此成績,我們也真的只能甘拜下風。

(2005.7)

在〈陳樂融影評55:江湖〉中有 0 則留言

  1. 一直以来都收集HK的电影,每回有爱好电影的友人随意问起“你喜欢什么电影”时,我也很随意地说“我喜欢HK的片子”,小时起就一直在陆续收集。但屡次他人知道我回答后,便不自觉流露非欧洲片或美片的不屑与漠视。当然他们也不好直接表达他们对于品位的看法与标准。我与一些HK的友人也没兴趣去争辩,电影嘛,每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喜欢就好。(黄精莆首次执导就有这样的表现真是挺好。)

  2. [暴力美學]說暴力是生命的本質
    所以香港地小人稠的城市負面性格
    也相當程度反映在[警匪黑幫片傳統]
    比起[無間道]和[刺激1995](鯊堡的救贖)
    [江湖]中人似乎只成為深陷其中的悲劇
    而缺少更深層次的悲憫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