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68:北京樂與路、藍宇

同樣以北京為背景的兩部電影「北京樂與路」和「藍宇」,我看重前者多一點。

「北京樂與路」講的是香港歌手吳彥祖在創作、生活與愛情上,被北京搖滾歌手耿樂和歌舞女郎舒淇「啟蒙」的故事;「藍宇」則是自認可以與女人結婚的雙性戀者胡軍,後來被純情大學生劉燁真愛「啟蒙」的故事。

兩段啟蒙都發生在千年帝都北京,古城非但沒有成為禁錮的象徵,反而用蓬勃的生命力「教育」了出生香港企業家豪門、混跡流行樂壇沒有代表作的吳彥祖,以及靠「最早一批個體走資倒爺」發跡的「大腕」胡軍,充滿高度吊詭。

資本主義讓人失去理想?北京可以讓人返老還童?兩位來自回歸香港的導演,藉者愛與死這通俗的主題,是在頌讚「政治北京」,或者提醒「經濟北京」?

然而,這兩部同檔片畢竟是技術純熟的通俗劇,你去問編導,沒人承認要說這許多沉重東西。連要說到六四學生運動悲劇,在「藍宇」中只得輕得無法再輕的筆觸。

「北京樂與路」裡的吳彥祖,啟蒙過後還是要回到香江,帶著充好電的血肉之軀繼續衝殺。「走穴」(巡迴演出)的粗糙,耿樂的悲劇,是上流階層的黃梁一夢,是貴公子的青春冒險,有意義,可是不是全部。

而舒淇會留在原地,耿樂會死,無法圓夢的地下搖滾歌手會繼續抑鬱訐譙–稍微討人厭一點地說–有錢帥哥汲取了生活的靈感,與異質社群的軌跡短暫交錯後,乘噴射機離開。

片中幾個北京人嘲笑香港人叫「農夫」,是二十一世紀的阿Q?經濟先進的人睥睨窮人,自認「文化水平」先進的窮人則嘲笑有錢驢蛋。

編劇羅啟銳巧妙地設計兩位音樂人聊搖滾,憤世嫉俗的耿樂說:「告訴你,北京搖滾的特色是:窮!」反問吳彥祖:「那你們香港搖滾的特色是什麼?富?」被揶揄的吳彥祖搖頭道:「你覺得香港有搖滾嗎?」驕傲的北京人第一次開懷笑了。

如果文窮而後工,名利雙收的人唱不出真搖滾–順著這種邏輯下去–北京搖滾人當然也會認為台灣沒有搖滾。五月天?伍佰?林曉培?四分衛?包裝偶像或者無病呻吟罷了。而這種論斷當然有漏洞。

可是,片中汪峰和唐朝的歌曲實在動聽。這是我(和許多台灣音樂人)不得不服之處,北京樂壇確實不同於東京、台北、甚至上海之處。

反觀「藍宇」,雖然是根據轟動大陸的網絡小說改編,卻是一個沒有任何理由非要發生在大陸的同志愛情電影。本來是「援助交際」,出錢的大爺卻慢慢產生真愛,送衣送車送房子,然後被一個更聰明能幹社會化的女子迷上,結婚三年後離婚,重新愛上當年的大男孩。

如果不是開場即有男生露第三點的鏡頭,這部片實在與異性戀的愛情片毫無不同,我們赫然發現原來對岸對同志的接受度,似乎比台灣還高。兩人的交往除了彼此愛不愛,幾無社會壓力。

關錦鵬是認真的導演,本片攝影剪接也流暢可人,卻讓我會想:如果是李安,會拍出更多傳統與現代同志的掙扎;王家衛來拍,兩個男主角的十年迷離分合會更詩意;甚至楊凡來拍,也會有更多令人心動的男體情慾映像!

「藍宇」的主要問題還在於:完全看不出十年來時代背景的遷變。兩人的化妝、造型從頭到尾一樣不說,連九十年代翻了好幾番的北京都市地貌,都吝於讓觀眾感知。當然不用說男主角輾轉於商場成功到落難、玩男色到搞女人到回頭珍愛同性伴侶的內心地圖,缺乏細細刻劃了。

看北京,幾部電影完全不夠,可是,我也要肯定香港導演挖掘區域化(regionalized)共通題材的功力與誠意,因為,連「藍宇」這樣的通俗同志片,「北京樂與路」這樣描寫流行音樂人的歌唱電影,號稱華人同志最開放地區和流行音樂領航者的台灣,我們的商業導演卻沒人肯略加青睞、善加運用–這是我在若干批評之後,最要向關錦鵬和張婉婷、羅啟銳等人致敬之處!

「市場導向」的香港和「改革開放」的北京之間,台灣註定是個尷尬的角色?

(2001.11)

在〈陳樂融影評68:北京樂與路、藍宇〉中有 0 則留言

  1. 看過藍宇,看過此文專去瀏覽了一遍北京樂與路。北京的音樂特點就是共生。雖然鐵達尼號電影公映,大街小巷都在放片尾曲,卻也有人拿著竇唯的《山河水》CD。北京的整個城市,看起來還是籠罩著俗裡俗氣的氣息。后海酒吧的拉客與駐唱歌曲的庸俗,音樂節的浮躁沒人關心“腦濁”樂隊在唱什麼詞在表達什麼狀態。二手玫瑰唱著俗氣的歌卻也因為不能往深了唱。出了新褲子這樣不斷求新求俗的老樂隊,重塑雕像權利這樣10年如一日堅持自己的陰柔風格的樂隊,還有如the Bigger Bang的新聲音。而本人則是這些都聽的表面上,與一位成為音樂教師的小學同學聊到傅聰。陳珊妮談到崔健,覺得他的音樂很厲害,而厲害的音樂是由於他的家教特殊所啟承的,並說可能現在提到崔健有些人就覺得“老梗”。別人不敢說,我不喜歡崔健是因為“俗”,看不起。他的音樂一听就懂,不像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通過內地廣電總局的審理,一刀沒剪,但表達的則與眾不同。但即便是這樣,我亦仍看不起姜文。我可能更偏愛本土的、原生的一些細節,原始的一些情感,我想這是每個地方都有的,也是最為珍貴的。

  2.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怎麼對待自己的感情,尤其是當你還年輕。年輕的時候,愛的到來仿佛是一種廉價的商品,你可以任意的揮霍自己的青春和情感。然後當你已經不再年輕,當愛已成往事時,唯有珍重珍重。看過《北京故事》藍宇的原著,對於這個真實的故事,稱它為自傳可能更加適合。陳捍東的眼中,藍宇是他從未改變的愛人。相愛,一眼萬年。陳捍東的一生,經歷紈絝子弟時的逍遙,企業老闆的狂放,末運拘押時的無助,和東山再起時的珍惜。這一切仿佛都與藍宇無關,但是此去經年,物是人非,只有愛不曾改變。
    看藍宇的時候,我上高中。喜歡胡軍演的陳捍東,不喜歡劉燁,他不是我心中的藍宇。
    北京樂與路,讓我想起魔岩三傑的搖滾時代。我喜歡北京搖滾,一群自以為是小屁孩和北漂的音樂浪子構成了這個張狂怪異的圈子。雖然自我,但是味道十足。雖然這部電影說的是北搖的故事,有北搖的影子,但是不是北搖的精神。你看紅磡體育館的魔岩三傑演唱會,竇唯就是那個才華橫溢的音樂才子,不是什麽王菲的前夫,不是誰和誰家長里短茶餘飯後的談資,往往不肯隨時代改變的熱愛音樂的心,才是真正的北京的樂與路!

  3. 回1楼.
    我也鐵達尼號看过,导演最近还来上海了,由莫名的本土小人陪同;
    竇唯的《山河水》CD听过,多年以后,还是喜欢竇唯做的音乐;
    与姜文也始终隔着。
    能在老师自选辑看到这样的文字,缘份啊,同感啊,有点感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