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76:英雄

張藝謀的「英雄」,你是褒的那一方(好像人數比較少)或貶的那一方(好像人數比較多)?批評之一說,這部片在宣揚大一統的史觀。刺客以「天下」為念,放棄刺殺秦王。間接鼓吹中國統一的至上價值。

之二說這部片為暴君平反。說秦始皇處死刺客事屬必然,片尾字幕還說他造長城「護國護民」,隱約暗示秦始皇才是真「英雄」。間接為中共領導班子鎮壓六四民運脫罪。

之三說張藝謀失去理想主義,向主流靠攏,向高層示好,所以才能得到國家級全力護航宣傳和取締盜版,破例在人民大會堂首映。

之四說大陸人不甘心出身台灣的李安先以「臥虎藏龍」揚威國際,所以全力關注「英雄」,民族情操下締造內地正版電影超高票房。

之五說張藝謀敘事手法和日本電影「羅生門」一致,美學風格近似「亂」和「東邪西毒」,凌空、凌波武打動作太卡通像「駭客任務」。

之六說鏡頭出現不少穿幫物,場記該打屁股。等等等等。

一部電影的技術面、故事面、風格面都可以討論,但群情激動的動力,顯然主要還是來自政治面。

如果導演都說了:「我對政治沒興趣」、「我政治敏感特低」、「我們中國第五代導演專門做吃力不討好的『研發』工作」,我好奇觀眾真有必要為一部娛樂電影戴帽子爭辯不休嗎?

也許要怪就怪他花了約十億新台幣(三千萬美金)拍片,羨煞多少沒錢拍片沒工可開的從業人員。大家當然用放大鏡看這部成品。

怪他有國際知名度,媒體從開拍就對他興致高昂;褒的貶的新聞都要見報。

怪他過去有很多不同於此風格或路線的作品,所以有人會覺得他「變節」,有人覺得他不夠有創意,有人認為他突破錯方向。

怪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如果這是某香港導演或ABC拍的,大家可能不會那麼朝「統派」角度思考。

怪他選擇一個有名有姓的秦始皇來說故事,如果像「魔戒」或「神鬼傳奇」就好了,自創角色背景,誰會多事為古人翻案?

怪電影一推出兩岸三地票房紅火,又時機恰好地入圍金球獎;大家不把他看成「華人之光」、「臥虎藏龍第二」才怪。

最後,也可能最重要地,怪他用了這麼大口氣的片名、卡斯、特效、武術,卻雲淡風輕地只說了一個心理劇小品??

所有觀眾飽漲的期待在編導冷靜的進行中慢慢瓦解,慢慢發現:原來情愛和事功上的英雄都在於「捨」而非「得」–這是張藝謀對「英雄」最大的顛覆?

片中刺客們個個願意犧牲,情人彼此願意犧牲,白髮蒼蒼的書法老師和刺客婢女(章子怡飾)也視死如歸,連秦始皇都願意成全刺客,交出佩劍轉過身讓李連杰做「哈姆雷特式」的道德選擇:殺?不殺?

在這種邏輯下,「英雄」其實是一部講「死亡」而非講「成功」的電影,一部講「破」而非講「立」的電影,一部窮盡武俠、琴韻、書道之美之豐盛卻傾向隻字不說的電影,一部幾個流浪漢打鬥和即便君王也像個流浪漢般無奈的避世電影,一部比高行健「八月雪」非歌劇的歌劇還有「禪意」的作品。

只是如我所說,當他被放置在「主流通俗古裝歷史武俠」大片的解讀框架下,張藝謀也只能背負比高行健更多討論上的「原罪」了。

(2003.02)

在〈陳樂融影評76:英雄〉中有 0 則留言

  1. 這部電影真的無感,只是覺得主題曲王菲的歌《英雄》很好聽。
    老謀子的電影中中國符號化得色彩越來越濃重,但是我的審美水平依然停留在對《秋菊打官司》的衷心喜愛上。如同《霸王別姬》后我看陳凱歌的作品時都抱著懷疑和否定的態度一樣,觀眾對他們的挑剔可能正是源於對這些大導演某些作品的過度欣賞。
    電影或者音樂,有些是時代的產物,有些則是金錢的產物。比起《2012》這樣為生錢而產生的電影,我會欣賞那些幾年產生一部精品的導演,比如姜文,陸川。還有那些能在自己作品中保持文化或風情的導演,比如北野武,侯孝賢。
    我不是不喜歡陳凱歌或者老謀子,只是重壓之下,難負盛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