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信義計畫A10帳棚區熱烈演出中的外百老匯秀「極限震撼」(Fuerzabruta),比看DVD臨場感多多,360度上天下地舞台陳設,挑戰不同材質的觸覺、視覺與聽覺,我也跟著high了四五十分鐘,只是小腿與脖子都很酸。
這秀有如互動的遊樂場,沒那麼適合保守的大人,但台灣年輕人接受度甚高,我想他們有如在看精緻夜店聲光派對。可惜票價高,否則口碑肯定會吸引更多青年學生。
主辦單位定義「紓壓秀」,我覺得不只是紓壓,反而是打開細胞,接受全新洗禮。
原來,戲劇、特技、舞蹈可以如此結合;原來,看秀未必正襟危坐;原來,當年的外百老匯、外外百老匯,經過適當包裝,都能成為現代「都會數位子民」心靈飢渴的「實境秀」(Reality Show)。
1999年B. Joseph Pine II & James H. Gilmore提出所謂「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不過如此。其實更早還可上溯1970年Alvin Tofler《未來的衝擊》一書揭櫫的:「服務業最終會超過製造業,體驗生產又會超過服務業。」
一如「開心農場」或久遠的「電子雞」,不玩的覺得「無聊、浪費時間」,上癮的覺得「有趣、有意義」,都可視為是體驗經濟一環。
每個人在每個時代都有其癮、有他的玩具。一如「每種魚,都有一種魚餌」。
後來才知道1999年我在倫敦早看過「極限震撼」同一團體的另齣製作「地拉瓜達」(De LaGuarda),並在當時的網站上寫下一點觀感:
「……『地拉瓜達』則徹底滿足年輕人需要。空中飛人的體能極限秀,如狂歡舞會或原始祭典。姿態和美學都是新的,但它和戲劇的關連其實薄弱,反而接近要觀眾參與的PARTY。」
相形之下,另個實境秀則讓我不勝欷噓。
週五我獨自去新舞台看「蘇州評彈新篇—四大美人之楊妃篇」,長達近三小時的評彈初體驗還不錯,但第三段「馬嵬坡」的主角張振華老師,因為他高齡七十五、女主角邢晏芝老師也年逾六十,開場先說了一套希望觀眾別嫌他們老且有點太話家常的「討采詞」。
沒想到謙虛過後,開場兩人都非常精彩。我還正想:「何必故意前面說成那樣,後面又如此盡顯功夫!」不料,他才剛演完,另位演員說白時,張老先生開始暗暗咳嗽,還不斷手帕抹嘴、喝水潤喉。
我真替他擔心。他前頭扮老去的唐明皇,悲憤逃難中還被六軍要脅,氣力似使太過,現在咳嗽不已,怎麼說唱下去?
儘管還是努力撐完全場,但的確是相當勉強了。後段的精氣神明顯受影響,我想張老師一定很懊惱,甚至到後台、到返鄉,會黯然許久。
觀眾再熱烈的掌聲,藝術家自己知道。台前台後的專業團隊伙伴,會知道。
七年沒上台形同退休的他,為了來寶島台灣獻演重披戰袍,卻發現自己真的力不從心,而不只是對觀眾說說「自謙之詞」,我想對一個畢生奉獻舞台的專業藝術家,是殘忍的。
但,人生總有下台時。再紅的角或你我都是。
這也是一場不high、但有滲透力的實境秀吧!
也看了極限震撼和De laGuarda呢~~
有趣的是,這次看極限震撼,我一直聯想到胡士托,直有逃離現實,往迷幻的世界奔去之感。:-)
您文章的後半段,倒讓我有些感慨。
讓我想起梅蘭芳電影裡,老戲子被新時代給壓地喘不過氣,卻又要努力挺在那邊,自傲、不願承認現實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