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劇評13:音樂劇「變身怪醫」歌與戲的完美結合

不同於「歌劇魅影」或「貓」,「變身怪醫」除了歌唱,對話佔不少比重。

有幸看過較早版本的資料帶,對話戲太多,光起頭傑寇博士想說服董事會撥款讓他研製可以分離人性善惡的新藥,就演了十幾分鐘,以音樂劇來說,整體節奏欠佳。現在的版本不管對白或歌曲都精簡許多,劇情推演更迅速。

經過七年發展、反覆琢磨、去蕪存菁的過程,保留下來的曲目可以很明顯看出中心思想:「我是誰?」,不管叫「變身怪醫」或原著中譯的「化身博士」,都在強調:「你確定你認得的我就是我嗎?」「人到底能不能作自己?」

這些呼喊與質疑,不管主角們的抒情歌或者歌隊慷慨激昂的合唱裡,都曾一再出現。

開場沒多久就出現一首激昂的合唱曲,也是全劇出現最多次、最具代表性的歌「Façade」(表象),眾人唱著:「我們藏著另一張臉,直到在黑夜顯現。所有恐懼背後,藏著我們的真我,鎖在表象中。」強勁的節奏,帶起群戲第一波高潮,也預告了「社會」與「小我」的拉扯,社會壓力永遠佔上風,主人公傑寇醫生忠於自我、鋌而走險的秘密實驗,注定面臨很大的壓力。

當傑寇得不到支援,未婚妻艾瑪跳出來肯定他,「Take Me as I Am」(接納這樣的我)是一首很感人的情歌對唱,而且不只是泛泛的說「我愛你、你愛我」那種情歌:「當絕望把我撕成兩半,除了你我能依靠誰?你知道我是怎樣的人,接受我作我自己。」所謂「無悔無怨的愛」,其實就是在認清對方的真我後,還能無保留力挺。

愛慕傑寇的風塵女露西,在遭受老闆凌虐後,感慨高歌一首可能是全劇我最喜歡的抒情歌「No One Knows Who I am」(沒人知道我是誰):「看著我,告訴我我是誰?為什麼我變成這樣?……如此的恥辱,如此的騙局,沒人知道我是誰。我是一張未來的臉嗎?是過去的臉嗎?我是最後必須完成這張臉的人嗎?」

這當然不在講有沒有人「認識」我,而在談:誰在乎我?誰瞭解我?誰預備參與我的過去和未來?我又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嗎?

透過命運卑微可憐的小人物露西,還有一首控訴型的歌「Good ‘N’ Evil」(善惡),歌詞寫得很棒:「你怎麼分辨善惡?邪惡做得不錯,善良沒那麼棒。邪惡到處都可以免費看到,而善良卻是人們要推銷的!」諷刺社會上大家嘴巴裡都「仁義道德」,但實際作為卻是「男盜女娼」!

除了這些好歌,當然不能不提「This Is the Moment」(就是此刻),這首歌在劇中不過是男主角研發新藥將變身前「自我惕勵」的歌,卻在錄製成專輯後,脫離劇情獨立走紅,成為轟動全美的大型賽事主題歌,聽來順耳得彷彿是為這些活動量身打造的,可見詞曲本身的強大威力!

原聲帶早就風行全球的音樂劇「變身怪醫」,這次終於讓台灣觀眾現場體會歌與戲的完美結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