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讀香港電影雙周刊授權時報出版《當年情‧張國榮》,明明是影迷必備的大冊精美幕前幕後全紀錄,卻發現好多不屬於音樂和影像的張國榮。
比如,他不總是如很多人回憶與他共事時看到的溫文、微笑、優雅的。他是有頭腦、有姿態、有理想、卻也有不屑、憤怒和疲憊的。他有同性戀者男人女相的嫵媚,卻也有一般人以為的陰柔之外的剛強和自律。他有很大一部份是自戀的——誰沒有呢?——卻也有恐怕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深沉自覺。
他會直接批評兩岸三地官方體系規定拍片地域、資金、人才比例的問題,對於「霸王別姬」在坎城拿獎,在兩岸三地卻妾身未名的影展政治學,他直斥:「我覺得大家都在妒忌著、防範著一些事情,儘管大家口中都是言論自由,什麼自由呢?其實一點都不自由。」
他直接批評香港通俗電影:「現在的香港觀眾只是愛看一些商業片,嘻嘻哈哈熱熱鬧鬧,便賣個滿堂紅。我無意踩任何人,但現在太多導演是太會算計了,這樣拍電影一點都不漂亮。」
連找他合作「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洩」等片,把張國榮推上另一藝術片高峰的王家衛導演,他也不避諱表示異見:「…很多時候要在現場化妝時才接到他的一張紙,說今天便是拍這些了,先前一場戲是什麼?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一概不知!根本令人不懂得如何承先啟後。」「譬如『東邪西毒』,我從東邪變為西毒,this is ridiculous !其實以演員來說我是絕對可以拒絕的。…」
但為何他沒拒絕?為何他還是參與了一堆不怎麼需要花腦筋的商業片?名利之外,對影藝事業的執迷不悔才是迫使他妥協的原因。張國榮早年是為了要掙錢發達,後來是不能不活在舞台上。一九八九年一度歌不唱了,不能連影星都不做。
中期賺得夠多錢,不虞吃穿,可是既無法像林青霞一樣嫁人退休,不甘心就此逍遙當寓公,只有繼續留在這個環境。留下來就只能繼續與主流搏,不能變成過氣佬,扳不動大環境,只好先證明自己的身價,有人找,電影和演出票房能過得去,在市場活著,才有可能等到一些自己鍾愛的案子。
然後,張國榮始終在做著自己當導演的最後一個夢。好像當上導演就能解決自己對大環境的積怨,就能徹底證明別人眼中的全方位的完美。就能真正掌控一次。
張國榮確實是很矛盾的。有非常強大的真,可是也有不服輸的傲氣與不容易遭到失敗的務實態度。他不是會讓自己餓肚子傾家蕩產的藝術家,又無法變成三頭六臂的演藝界企業家。他最終還是個明星、一個演員、一個要讓人哭笑而未必大眾同情你的哭笑的戲子,這很可能是他屢屢想掙脫的宿命。
沒見過張國榮,卻似乎能領會他一二。擔任作詞家、編劇這種「聯合作品」的工作者,太熟悉那種「你再有名有經驗也還是大機器配件」的感覺。反而某些時候在廣播前誠懇地說話、作一場氣味相投的演講、在網路上無拘無束地寫文章的時候,可以有那一點掙脫束縛的主控感。
但是啊,生命畢竟不是用來主控的。我們其實都在某個更大更大的宇宙意識中被主控著。所以有人試著皈依佛陀,有人試著臣服自性,有人試著崇拜與榮耀天父,來安頓這無窮無盡的荒謬。據說張國榮臨死前的垃圾袋裡有一本解釋《金剛經》的書,看來他沒有得到什麼信仰上的收穫。
張國榮的肉身帶著他一輩子的肯定與否定過去了。多少人還在時而困阨時而輕安地活著。
我起身向我房間裡的花、音樂和被風吹得搖曳生姿的紗簾致敬,謝謝你們陪伴我這樣的一個旅人。
(本文節錄自2003.05.29我在epaper「名家專欄」電子報的文章,偶然看到百度陳樂融吧網友轉載,決心找出來在自選輯重新發表,也悼念「哥哥」張國榮過世八週年)
除了杰哥,我最欣赏的就是哥哥。当时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接受,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流泪。初中的我真的相信哥哥已经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每天晚上站在院子里看星星,怕哥哥会孤单,每天在日记里写着对哥哥的思念,因为心里难受。我不怪他选择这条路,因为当一个人连死的勇气都有却不敢活着的时候,他活着真的会很辛苦。我相信哥哥在天上会过得快乐。
倒数第二天。。。。。。重读此文。
不知如何表达感受。
谢老师。
现在追忆起哥哥,是那种又爱又觉得惋惜,虽然只是后来对哥哥才有所了解,可是我能感觉到他之中的无奈,追求完美,可是心里又有很多矛盾。我不怪他,我想他在天堂里也是快乐的,哥哥八周年纪念,祝福哥哥开心,幸福!
喜歡這篇
隨緣。連高三時寫過一年長信給名作家鹿橋,前些年聽聞他死訊都可以只是淡淡的震動;連我自己現在死掉,都能接受,都無所謂
隨緣兩個字真好使
鹿橋是老師曾經的偶像吧
他的《未央歌》那時很火
雖然沒看過
黃舒駿的《未央歌》也是這麼來的吧
唉
留言留錯地了
-_-‖
張國榮的肉身帶著他一輩子的肯定與否定過去了。
多少人還在時而困阨時而輕安地活著。
這篇也很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