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讀三國9:少年英俊

三國時期英雄多少年,看了真膽顫心虛。

26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我又在做什麼?連決定是否去考研究所或者換工作,可能都搞不定。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26歲的孫權,需要決定是幫劉備抗曹,還是幫曹操滅劉。既然不能保持中立,此事關係接下來吳國的利害成敗。

比孫權長一歲的諸葛亮,在劉備如落水狗逃難時,負起去東吳說服「孫劉聯盟」(其實是求人家出兵相助)的外交大任,而且顯然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27歲的孔明,老闆是47歲的劉備。赤壁大戰前一年,他才剛被長輩劉備三顧茅廬請出。

相差20歲的兩人如何互動,如何年輕空降卻服眾,史書沒寫,但殊堪玩味,而且讓人敬佩。

26歲的孫權自己是老闆,看起來意氣風發的多。但如果想到他是18歲時因兄喪倉促接班,哥哥留下的文臣武將不少,包括44歲的張昭(字子布)就是一個。

這張昭是何許人也,哥哥孫策臨終當眾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我這弟弟孫權(字仲謀)不行的話,你便把江東拿去吧。

換成現代公司,如果你是這中年高級主管,要如何面對一個高中畢業生的小老闆?而這小老闆,又該如何面對這「張叔叔」?

孫權曾說:「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我不敢和張叔叔隨隨便便講話。)又曾在爭執時對張昭說:「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別人朝拜我之後就去拜你,我也夠尊敬你、給你面子了。

不確定這句話的語氣是委婉解釋,還是含嗔抱怨?

無論部下如孔明或老闆如仲謀,俱非普通的年輕人啊。

在〈陳樂融讀三國9:少年英俊〉中有 0 則留言

  1. 品三国,论当今。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这年青人的气势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不过,现在的年青人或者扩大到想在社会上真正做些事的众人,如果你向来就是谦虚惯了又诚实的品性,就可能被人认为你这人不自信,没有能力;如果你对工作真要有些想法和做法,又可能会被上司认为你这人太不好驾驭。唉!总之,如果你天生就是这样的个性,又不会拍马屁,又不愿逆来顺受,又没有后台,那就只能处处碰壁,常常伤心了。
    纵使真是这样的状况,伤心一会儿有何妨,只要自己看开了,其实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人活一世,不必太委屈自己,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好,无论现实多让人沮丧,都要争取做最开心的自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