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永遠的我們》:照顧者哪能為自己而活?

「我們從不缺乏奇蹟,但缺乏好奇。」(”We will not starve for lack of wonders, but from lack of wonder.”)

在電影《永遠的我們》(Supernova)看到這句引述的台詞。

查了下,原文是“The world will never starve for want of wonders; but only for want of wonder.”出自十九世紀英國作家G.K. Chesterton。

然後我看了一半都沒認出男主角之一山姆是柯林佛斯(Colin Firth)。

電影有很多接近全黑的畫面,像長夜漫漫,也象徵另一位得了早發性失智症的主角塔斯克(史丹利圖奇Stanley Tucci飾演),正慢慢滑向記憶的黑洞。

本片不缺乏的,還有非常生活化的絮語、情緒,不追求高潮,甚至刻意用理性壓抑的脈脈含情。

本片是否是兩個男人的同志片已不重要,任何兩個人如果能如此珍重對方原本人格、才華、性情的瀕逝,都能成就這樣一部好片。

其實,已看過好些部這種「自主安排自己最後一段人生旅程」的電影。有的是要去自殺,有的是要去安樂死,有的是自知死期將近。

猜猜看,這些片在孤傲男主角、女主角旁邊,都有一個什麼共通的元素?

陪伴者。

不管是曾經失和的親屬,或摯愛的伴侶,這些片都有(至少)一位陪伴照顧他們的回顧(告別)之旅。而這位照顧陪伴者的戲份絕對不少,內心旁觀的沉重也更多。

尋死(或日漸滑入黑暗中)的一方比較決絕,但照顧陪伴者卻不。他們一邊得故作輕鬆志願或非志願參與對方的死別(往往伴隨若干拜訪親友或重溫舊地行程),一邊還得面對內心的不以為然或痛惜。

畢竟,既然名曰「照顧者」,哪能僅為自己而活?

在〈[影評]《永遠的我們》:照顧者哪能為自己而活?〉中有 4 則留言

  1. 因為明白有人得照顧,所以自己得活下來。

    有時照顧者…反而是更需要被照顧者的…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