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23:顯露與憶起

靈性的成長並不是真的像種子的成長,……靈性的成長是一種顯露。……那就是為何很多神秘家一直使用「記住」這個字,……某種東西本來被你遺忘,現在你記起來。 ——奧修

我們喜歡「成長」。「成長」一直是個中性而好用的字眼。在經濟上,企業追求成長,國家發表景氣成長的預測。在個人生活上,我們追求成長,認為成長就是更成熟、積極、突破。

甚至各式各樣的心靈成長營、工作坊和講座,都讓人以為成長是件好事,而且暗示我們現在仍處於「未成長」或「停止生長」的地步。

甚至失戀都可以讓你成長,膾炙人口的廣告詞說:「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身體肌肉要成長,心靈人格要成長,技能才藝要成長,家庭美滿要成長,人際關係要成長,收入積蓄要成長……沒說的是:成長有極限嗎?成長的目標為何?成長之後要做什麼?再成長嗎?

佛法說人生三毒「貪瞋癡」,貪居首。一心追求成長,或懵懵懂懂沒問過自己要什麼就人云亦云要、或要更多,正是「貪」的現形。

因為盲目使用「成長」,又巧妙灌輸大眾「成長等於進步」,「進步」大旗一祭出,誰能違抗?誰敢要求退步?能願意自甘墮落?

於是「不斷的要」變成「成長」,「不斷的佔有」成為「成長」,「不斷的競爭」化身「成長」——這一切在佛法看來,正好是「不斷的造業」成為「成長」。

癌症是現代人十大死因之首,有人發現,癌細胞不斷的增生,真的很像我們鼓吹的「成長」。只為一己的進程,壓迫掠奪了所有其他細胞的養分和生存空間,癌細胞的成長,恰恰毀滅了整體肉身的平衡。

這是什麼暗示?這已經不是暗示,而是由內而外對人類的警訊。「相由心生」,我們從工業時代堂而皇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生產績效、私有財富和全球化競爭,讓成長成為不能不面對的課題,甚至成為人類心智的唯一上綱,是該踩煞車問一下自己的時候了。

有人問了:「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母親的資源失衡,人類是否要停止過度開發?有人問了:「成長是否有極限?」提醒一味追求每年業績成長、市場擴大、消費增加是完全瘋狂的行為。還有人問了:「我們這一生是來學習的。」人不只是要長大成人通過「社會化」的考驗,還需要激發自己潛能,認清自己的天命。

而奧修說:

靈性的成長並不是真的像種子的成長,……靈性的成長是一種顯露。

靈性的成長與一般認知的成長完全不同,靈性的「成長」是非線性的,不是逐步往上增加的,用「轉化」都比用「成長」來得比較不容易誤解。

我個人相信:人在生理上當然不是由黑猩猩演化來的,達爾文在這一點是推論錯了。人的靈識更不可能靠我們學習語言、手藝那般的技術與方式來轉化。過去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農作觀來看待描述成長,對靈識實在無法適用。

禪宗用了「明鏡」的比喻,我們要修煉的不是在鏡面上加東西,而是抹去塵埃。塵埃真有一天抹掉了,「大圓鏡智」就出現了。奧修把它說成是「顯露」。

抹掉的方式有無數法門,但必須先有這樣的「正思惟」——你我皆有佛性,它只是沒有發揮。它不是本來不存在的東西,靠你我後天學習慢慢增益、累積,它不是背英文單字,下苦工多背一百是一百、多背了一千你就比別人多會一千。它沒有辦法這麼「量化」。

而奧修說:

某種東西本來被你遺忘,現在你記起來。

是真的記起來,而且很多事情是瞬間記起,不是用一個證據、睹物思情、慢慢回想起來的——像我們本來忘記某人,經對方提醒上次在哪裡見面、你說了什麼話,然後我們好像有那麼一分印象,再過幾分鐘恍然大悟拼圖越拼越多,最後確認了一部份事實,還原一部份現場。

進入某程度禪定,你就可能已經能看到別人認知的某些過去與未來,你就已經不在別人或幾分鐘前自己所處的時空中,你已經身處不同的「態」裡。就像本來都是水,氣溫陡降後水面一部份的水結成冰,浮在水上的冰已經和水是不同的態。

當你結晶成冰,你就已經轉化——哪怕只是不固定、不穩定的轉化——你的分子結構就是不再相同,可是你們曾有的本質是一樣的,現在只是你突然顯露成為一個「冰」。

修證的結果就是一種結晶,不是從八十分進步到一百分,而是突然從八十分變成A+。

憶起的方式當然有無數法門。有自力,也有他力。重點是:我們是否真能「信」?信自己已然具備那無法恢宏華美的神聖本質,信自己可以打破原有秩序的桎梏,融入虛空流轉?

連真正的「信」,到最後都是一種飽滿而不費力的「憶起」——這是最大的秘密。我始終如此堅信!

(2002.12)

在〈對話23:顯露與憶起〉中有 0 則留言

  1. 某種東西本來被你遺忘,現在你記起來。是一直在的。靈性的成長是一種顯露。修證的結果是一種結晶。最後都是一種飽滿而不費力的憶起。Q_Q

  2. 靈性的成長非肉身的成長,此成長非彼成長,靈性的成長及修煉似乎是一個羽化而成的圓融狀態,肉身的成長,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細胞會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死去,新的細胞誕生,這就是新代替舊。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歷時剛好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你就是你,你也不是你。 靈性會昇華,肉體會清空,遺忘是人的天性,要堅信有一種力,『到最後都是一種飽滿而不費力的「憶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