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第20屆台北國際書展。其實對書市的大拜拜已無興趣,但既然有貴賓券,總想還是去關心一下,也看看社會大眾對於書展的態度。
從信義路邊門進來的這一角,沒想到是整個書展最讓人怡然的角落。復古,清幽,手工紙匯聚處。
上午十點多的一館,大致就是這等模樣。民眾很少,一兩個攤位有人在洽談(版權?)。
多數攤位設計平平,「聯經」與「聯合文學」的攤位,至少帶給我那麼一點企圖心的感受。
喜歡「漫遊者文化」的這面小牆。
慕名找去的「讀字車站」,有點失望。幾家獨立小出版社結集,但沒看到DM上說的夏宇新詩集。
決定首次到二館看看動漫文化的人潮,果然,從陳列到客層截然不同。年輕的洶湧啊。
到處是巨幅看板,而且都是動漫角色,這裡除了漫畫、奇幻文學,言情小說、輕文學的書封也一律走卡漫風。東洋動漫和中國風成了大主流的審美標準。
這裡到處都在排隊,館內排館外也排,不是拿贈品、買限量版,就是拿限量簽名會入場券。排累了,到處是席地而坐的年輕學生。他們大概會黏在這邊一整天,比一館的「黏度」強,消費力也大,進來的幾乎人手一袋,沒有空手而返的。
今天台北還是冷又濕,但二館外還排著長長隊伍,等著領某家出版社的號碼牌。在這裡看不到出版業的不景氣,卻也看不到「主流文字出版業」與這群讀者的聯繫。
在這裡,我是偷拍照的怪異長者。在這裡,我覺得「理性與感性」節目好像是竊竊私語的失樂園。在這裡,中時和聯合報讀書版介紹的那些困難而精緻的書,有如活在中世紀。
當這些在二館朝聖的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長大,他們真會走進一館,開始看起「遠流」、「天下」、「商周」的文字書嗎?
或者,當他們長大,已經不是文類之戰,而是實體書已先敗給電子書?
離開一館前,我在不同地點被起碼六個同家公司的直銷大隊纏住:「大哥,在找什麼書呢?」「大哥,我們是國家地理頻道…」「大哥,拜託給我30秒好不好?」「大哥,我們現在正在優惠…」
儘管台北國際書展今年慶祝20年,剛好成年禮,但若一館最強大的身影變成高價套書直銷業務員,加上到處舉牌的宗教出版社義工,我想,書展一館的衰亡,可能會更早到來吧。
對比好鮮明啊
少的少
多的多
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都喜歡看這些
唉
老師又憂心了
看到這書市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我承認,我老了,因為我也絕對不會在這擁擠的人潮里。就讓我們繼續在《理性與感性》節目里聽您竊竊私語吧。樂融哥,晚安。
看照片,感觉台北的书展展馆设计的瞒精致:那个读字车站的书屋,好雅。
这真是让人带有失落与伤感之情的现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是该把原因归在谁头上呢?书本教育的力量真的是越来越不及具有视觉感的动漫和网游?还是这些年青读者就是朝阳产业根的最好证明了。
我们这里书展的人气看起来要大大旺于台北,而且书展均是以传统纸书为主,偶尔也推电子读书产品,特别是现场举办的作者签名售书活动和请名人在现场开办的讲座是聚集人气的较好办法。
而大陆学生也万分热衷的动漫展经常是专门另设的,基本上不与传统的书展一起混展。而每届的这些个动漫展的火爆场面与您照片上的状况完全一样。
[大小书]与[小人]书最后的胜者会是谁?我依然看好[大人书]。XD!
实体书是否败给电子书其实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真的越来越少人看书。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我怀疑,现在的学生,除了看教科书,还真的有多少人去看课外书?都在看美剧、韩剧、上网、微博(连博客都少有耐心去看了吧?)?有什么问题就去问百度(谷歌无法正常使用)。
就我来说,我下了几本名著在ipad上,但都很少去看,“高级快乐”真的很难和“低级快乐”抗衡啊~现在的娱乐太多了,留给读书和思考的时间真的很少。
这一連串的“在這裏……”,好悲怆!
老師,在文化的傳承中,你是播火者。可千萬不要讓紛飛的冷雨,澆滅心中的火啊。只要火種還在,希望就還在。文化,也自有其強勁的生命力。
不要難過、不要灰心、更不要放棄,所有的努力,一定都不會白費的。
剛剛聽完最近這期《理性與感性》,節目的氛圍很輕松愉悅,感覺老師诙諧幽默、俏皮伶俐, 甚至是,”萌”,呵呵。
節目中的老師跟這裏的文字中的老師,給我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還有,
(1)本期“樂融書摘”的書,很有趣,記下: 《時尚頑童高堤耶》;
(2)留意到節目後的廣告詞,是誰執筆的呢?我還蠻喜歡的,也記下來:“美好的生活,如同美好的建築,必須兼具理性的思考與感性的溫度。”
那銀河網路訪歌手的我
不跟這裡差異更大
不同角色有不同可流露、得流露的內在
一如我們和不同人往來
都有必須流露、或得以流露的內在
「大哥」哈哈哈~~原谅我不由得笑了~~
有些书更多销售手段和造势~~
老师不必太忧心啦~~
天地这么大~~
各有各的一片天~~
当然如果
营销能吸引更多观注
也总是好的
我覺得「和詞共振」里的樂融哥也許更接近生活中的自己,
作為嘉賓的時候更能隨性的展示自己,
而做主持人就要考慮對方互動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