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不會以交易的方式進行

兩個女性朋友,A總認為B對她不好,或者,至少不夠好。所以她一直要,一直以不同方式試圖證明自已值得要,她怎麼能變成一個不值得愛的人呢?她的身心沒有這種設計。

另方面她也一直給,以她認為對B有益的方式給,因為她希望B好;同時,希望B終能發現自己的好。

對於一個付出的人,你如果跟他說付出的背後有別的自利因素,很可能會被當事人立刻且強烈地全盤否定。這打擊太大了,完全不合乎他們的自我認知。

但是,真正的愛不會以交易的方式進行,而容易不爽、敏感、反應過當、濃濃失落、歇斯底里、哭笑無端、佔有、猜疑,可都是我們凡夫俗子在一筆交易中的正常心理現象。

如果B質問她——僅僅是想拆穿這個假象地提出來這個看法、而不是為了攻擊而攻擊——A可能立刻自保地提出另一種角度質問B:「那你呢?你對我有多好?你付出了什麼?」言下之意要不是我辛辛苦苦在維繫我們的交往,誰受得了你的驕傲或冷淡啊。我才是那個含辛茹苦犧牲奉獻的人。

B只能閉口不言,因為這些還擊與挑釁都是非理性的,在氣頭上,在自尊受傷裡,誰管你真的對錯?被拒絕的人只想到自己的窘境,覺得不值,覺得對方絕情(或忘恩負義),而根本忘了問自己:為什麼你要給別人他們不要的東西?

耶穌在世,入室弟子只得十二,其中一個還出賣了祂。釋迦牟尼活得久些,恆河上下游天上人間遊化度眾無數,祂卻還說:「我已度者如爪上塵,未度者如大地土。」祂們的愛不偉大嗎?不清淨嗎?不神聖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及其他生命)不需要?沒機會要?現在還不懂得要?

我等凡人的小情小愛,說穿了,有什麼真了不起?我們何德何能,有什麼光彩和美德,非要和一個人做朋友、做情人、做長官同事部屬、做夫妻、做大哥小弟師徒,我們給出去的東西真有那麼偉大嗎?

不過就是投不投緣罷了,就是需不需要罷了。此刻不需要或不投緣,必有前因;此刻不需要或不投緣,未必不變。凡人還看不出對任何關係的那份癡迷一點都不可愛?還看不出強迫別人就是強迫自己?綑綁別人就是綑綁自己?不看清並尊重真相就只能墜入黑暗且猙獰的自我?

B和A發生言詞衝突,決定冷靜戰情不聽電話,只以E-MAIL往來,並沒有要發動攻擊或就此決裂,而一向擔心這段關係不夠穩定、深入、熱切、貼心的A,卻立刻動員全部的腎上腺素,非要奪命連環扣,急著把話說清(或逼對方把話說清),甚至哭著在對方手機反覆留言,請B至少回個電話給她,不要不接她電話。

這種看似悲情的低姿態,我稱之為「心理綁架劇」。不是說A不痛苦,而是說這是一種令對方升起「罪惡感」的詭譎心態。生病的母親對子女說:「去玩嘛,不要管我,讓我一個人孤伶伶待在這裡。」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綁架;A自認:「你這樣不理我我好害怕」「你讓我今天都沒辦法工作」「我哭了一個早上」亦是。

讀者看到這裡,大概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能體會我在說什麼,但當事人卻絕對不會心平氣和,點頭稱是,而只會認為B(和所有抱持類似想法的B的同謀如我)又在自以為是冤枉她、侮辱她,把話說絕。

我敢承認的是:我們,都有機會變成A(和A的同謀)。這不是為了批判A而做這些剖析,是為了提醒我們每個生命中的A而這麼說的。但A一逕停留在受傷中恨自己恨別人,又沒有反省的勇氣與智慧大破大立,與B的這次衝突或失和,終究還是一個沒有交集的衝突,一次缺乏建設性的失和,一場無聊的人間冤仇。

看得懂的,自有解套之道;看不懂的,再見或再說也徒勞。

(2003.11.03)

在〈真愛不會以交易的方式進行〉中有 0 則留言

  1. 好文!
    執於一念,
    將受困於一念;
    一念放下,
    會自在於心間。
    放下不等於放棄,
    執著不等於堅持。

  2. A与B之间的这场”战争”若是事出有因,那A应该很清楚自己如何解脱才对。不过人都是有感情的生物,特别是当事人,虽然自认心知肚明,但情感上却有一时接受不了的情况出现,以至个人言行及思想上会在某阶段里失控。
    付出与获得的根本的问题就是个爱与不爱的问题。

  3. 当一个人在情感上开始计算自己的得失时,那说明这份爱情已经不存在了。真正投缘彼此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付出]这个词,也不会对[付出]一词有任何切身体验。

  4. 太愛這篇文章了,
    句句真理,至理名言,
    真愛不會需要交易進行,
    真愛就是你知道那個人永遠都不會離開,
    如果離開那是因為真的不愛了,
    博取的同情不是愛,強扭的瓜不會甜,
    那種撞了南牆也要挖個洞過去的執拗,
    現在看來不僅愚蠢而且暴力,
    也許人生一定要經過急風驟雨之後才顯雲淡風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