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專輯」

這時代,一首歌都不容易紅了,聽專輯,感覺只是浪費掉更多的歌。

有的歌手唱得不算差,但十首聽下來,很膩,甚至,給人的印象反而混亂,定位模糊。

開始愈來愈質疑「專輯」此一型態。

應該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只需要、只夠資格出出單曲、EP就行。

沒幾個真有專輯概念,又何必真的湊滿十首出片?

當然知道這是為了有一個量,產品才能訂某個價,但從黑膠唱片、卡帶到CD的演變,一張專輯裡裝十或十幾首歌的模組,終究得面臨詰問。

絕大多數不買CD的人,早沒了這個疑惑掙扎,逕自回歸單曲欣賞(先不管付費與否)。

可惜,「微型內容+小額付費」很難做得成,不管一首歌、一支短片或把書拆散了的一篇文章、一個章節。理論上以為「各取所需、無需灌水」,面對市場就是不容易。

itunes很難得在西方世界成功後,終於在今年中聯合香港、台灣的唱片公司、版權公司、著作權協會,進軍華語單曲販售市場。

面對依然盛行的免費單曲下載或「廉價聽到飽」的串流模式網站,itunes不知勝算如何。

但無論如何,我對一次聽一整張「專輯」的興致,愈加冷了。

在〈質疑「專輯」〉中有 0 則留言

  1. 是的
    專輯概念
    以前有些专辑为什么经典?
    就是因为整张专辑是个整体
    在制作方面已经考虑到了各种平衡协调.
    这世界是在进步的,但具体到每个人 每件事
    并不是越来越进步的
    不少越来越粗糙的例子

  2. 在当下,出专辑无疑是最易赔本的买卖。如抛开免费下载或试听带给专辑的困扰,单从专辑本身而言,现在能称得上过耳不忘、又有流行度、传唱度的歌曲实在是太少了。
    歌手的唱功是其次,重要的还是好歌太少,少得有些太悲。现在的一张专辑里若能有一首打动人的好歌就算是阿弥陀佛了。而且现在出专辑可能只有其铁粉们会忠实捧场,所以这结果可想而知。
    话题至此,又让我想到王杰那张不知何时才能出世的专辑了。真要等到2015年?呵呵!华语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难道真的永远停留在80年代中后期到1995年了?
    作为业内人士的你现在都懒得有从头到尾听这些新专辑的兴致了,更何况普通大众!呵呵!我这些年基本就没听过什么新人的新专辑,偶尔在电台里听些现在的所谓红人唱得新歌,但没听出一首入耳的歌。

  3. 大家都去听免费音乐,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好音乐可以听。但这也不能完全指责每一个免费下载的听众,因为人性如此,能少花钱谁不想呢?关键还是要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版权。itune的模式是好的,但如果像百度之类的这类公司在,我估计也悬。

  4. 我已經很久沒聽過專輯了,
    看您的節目時常會聽很多人的很多專輯,
    既佩服又擔心您是否會疲憊,
    專輯如果不能保證質量靠拼湊,
    為何不能選擇出單曲。

  5. 《重逢民歌手》(滚石)、《peter,paul& mary》、朱逢博老师的专辑我是百听不厌的。朱逢博老师的歌迷们最希望唱片公司能给朱老师出一套合集!
    我常常在想,如果连我们这些喜爱音乐的人都不去买正版,将来还有好音乐听吗?
    为某一首歌买一张专辑的经历我也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