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被翻成十二國以上語言的作家柯林‧威爾森曾說:「人的精華就是我們和大地的分離,也就是我們可以四處移動的事實。對人類來說,這個分離比動物大多了。」我想補充一點,比起植物來說,更大。
我們可以移居,是種幸運。為了躲避天然災害和野獸侵襲,為了尋找糧食與水源,為了建立更好的人文制度(或霸權?),人類發展史上,其實不斷在大規模移居。就算發展到後期的「流浪」、「旅行」和「移民」,其實也是人類獨立意志的展現。
大地震後,許多人被迫離開家鄉,甚至是整個村鎮、整個社區的離家。除了部分人想趕快逃走,逃到比較安全的地方,相信有更多的人不想遷居,不捨得遷居。當然,也有的人是無從適應新的天地,不敢想從頭開始。
過去,也常看到新聞報導,某些山區明明已經被判為不適合居住,在下次颱風或山洪時有立即的危險,但當地住戶走不開,也不想走,情願把命交給上天。
我們同情許多人是有田地果園而必須受制於土地,但是,在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擁有土地以「生產」這件事的意義,到底應如何看待?這到底算賭性堅強或徹底無奈?
「安土重遷」,或許是以農立國的祖先被長期「制約」形成的習性,但即將走入二十一世紀的新台灣人,也許必須因應大自然的挑戰,不管在實質和心理上,都要做出的新的回應了。
(1999.10.05)
能迁徙的自由是宝贵的。
天灾人祸
有形的限制
无形的心灵枷锁
都在阻碍人们
从心迁移或安居。
不只是灾民,
从悲观意义上讲
每个地球人都是苦的
不得不迁,苦
想迁不得,苦。
有道是故土难离,但是守还是离常常身不由己!
从本文想到了“拔一条河“里那些甲仙的乡民!
故土難離,葉落歸根,我還沒甚麼感覺
希望有機會到處走走
希望用有限的時光,有限的積蓄
能夠與喜歡的人們和生活多見見面
或許更嚮往心安即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