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卡蜜兒」:羅丹的學生、情人與怨敵

「最後的卡蜜兒」(Camille Claudel,1915)幾乎百分之八十場景都在一修道院,也幾乎由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獨撐大局,但飾演卡蜜兒弟弟的Jean-Luc Vincent,令人反感的作用力亦不容小覷。

卡蜜兒(維基百科譯作卡米耶·克洛岱爾),法國雕刻家,羅丹的學生、情人與怨敵,一個早生太多年的悲劇美女。

對於無從辨明真相的後人,卡蜜兒究竟有無精神失常,就算觀影結束亦是懸案。

就算她在世時,被家人強制送進由修女看管的收容所(根本很難稱得上現代定義的精神病院),背後有無與她翻臉的羅丹串通、收買、抹黑的陰謀,還是的確有輕微的歇斯底里卻被誇大成被害妄想而需要進行這種「拋棄式隔離」(談不上任何現代化的治療)?

就算當初沒瘋,一個人被跟其他病人關在一起三十年,也瘋了。

就算當初只是疑心病、憂鬱症、大吼大叫,就有可能被父權主義聯盟(這裡面絕對少不了眾多女性參與)羅織罪名,輕則被當病人隔離,重則直接加害至死,也是古往今來常有之事。

此所以,這戲雖然很悶,卻依然有可觀、可討論之處。

作為唯一來探望她卻跟家人站在同一陣線的詩人弟弟,他的宗教觀顯然不認同姊姊的愛情與藝術,他為何還要來探望?如果一如片中描繪的毫無溫暖溫情溫馨,他只是來看看這「犯人」有多痛苦?

因為這些人格缺陷,我實在對羅丹與卡蜜兒弟弟保羅·克洛岱爾(他還曾在1895-1909年代表法國到中國擔任領事呢)都興致缺缺。

看了這樣幾乎由一主景、一主要角色撐起人性反思與哲學格局的法國片,華人影壇是否又該檢討為何我們拍不出來,或者沒有人想投資呢?

在〈「最後的卡蜜兒」:羅丹的學生、情人與怨敵〉中有 0 則留言

  1. 「愛情可以毀掉一個女子
    才華也可以毀掉一個女子
    很不幸,Camille Claudel都擁有了
    於是後來她瘋了,被關在瘋人院度過餘生」
    好一個悲劇的女子,值得人們去瞭解她的人生
    而不僅僅只是「羅丹的情人」這麼個名分

  2. 卡蜜儿的最大悲剧便是遇见了罗丹,但这或许也是她自认的最大的幸福。
    疯了是她爱的最终结局;因此想到普希金,为了爱最终丢了命。
    唉!自古红颜多薄命—-卡蜜儿,
    多情总被无情伤—-普希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