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我的出走日記》:從愛物到愛己,因為「我值得」?

(圖/取自JTBC)

韓劇《我的出走日記》,廉家兒子廉昌熙(李民基飾演),本來多語症的急躁個性,在具先生借他開價值五億韓元的頂級名車勞斯萊斯後,幾乎變了個樣。

沒看過一個人愛物愛到這麼感動的程度,他像小女孩般跳上具先生的身體環抱,激動喊我愛你,又在親眼見到名車後跪下頂禮,在開始駕駛後屏氣凝神享受,並懷疑自己不配;又在長官鼓勵下決定跟自己喊話:我值得!

這一連串表現非常細膩,讓完全沒有拜物情結的我也在驚詫之餘,對這角色有新的認識。

名為拜物,實為擬人。廉昌熙是把車子當人,因為他一向重視人,他在公司廣結善緣是重視人,對隔壁聒噪自私霸道的鄭前輩一肚子氣,也因為重視人。他重視人卻不喜去夜店,他跟鄰居同伴抱怨在村子裡交不到什麼朋友(他從不遮掩和這幾人只是不得已因家庭環境結交之人,讓我想到監獄/軍中裡的假性同性戀)。

廉昌熙信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換成西諺是”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再引申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會打洞」、「什麼人玩什麼鳥」。

以吸引力法則說,你只能在自己頻率相近的能階,要跳出既定能階,才可能遇到別的。

此所以,當廉昌熙有名車、開名車(哪怕只是借來的,而且觀眾一開始只以為具先生借他開一次、沒想到後來變成固定讓他用),他對人的態度也轉變。首先,他比較可容忍鄭前輩(大家都很意外),其次,他發現自己開車是往郊外跑,除了工作通勤。不是特別想開車去人多處炫耀。他覺得自己能靜下來了。

因為一個物,提升了他的自我觀感、自我認知,他覺得自己應該要配得上心儀之物(有的人交男女朋友也可達到如此效果),他願意收攝心神,還自己一個不比較、不忌妒的內心。

人貴自知,幸運的能以比較精神層面直達此地,但顯然有人需要以物質條件的改善、社會地位的提升,來曲線到達。儒家講「禮」,何嘗不是廣義這種由外而內的刺激與約束?孔子可沒有對當時的文盲農民工——甚至占人口一半的女性——傳授和要求禮!

管一個人是不是「沐猴而冠」(這成語較毒舌,動保團體別又說歧視猴子),但當一個人從外而內打扮自己(女人靠妝容胸部包包首飾,男人靠肌肉西裝名錶名車),甚至掩飾自己,是有那麼一絲可能弄假成真、以假修真的。

只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物質給的提升也可以隨物質異動而剝奪,一個人真正要提升與強健的還是精神,萬法唯心,我可以欣賞但絕不可能像那樣狂熱膜拜名車、名錶、名酒、名宅或名媛、名紳的。

近日台灣有新聞某人捧六百萬台幣買下一盆俗稱「珍妮」的侏儒爪哇鹿角蕨,你說為看準投資潛力我信,如買家稱「讓我每天煩躁的心情可以紓解放鬆」,我就一笑了。

他紓解放鬆的方式跟廉昌熙差不多。而人在馬斯洛認為的生理(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safety needs)基本需求滿足後,絕對可以不那麼昂貴的方式安頓身心。

在〈[劇評]《我的出走日記》:從愛物到愛己,因為「我值得」?〉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