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兩岸專欄:如果連侯孝賢拍片都缺錢

問題的凸顯有時要靠新聞(因為智者的預警根本沒人理),但問題的解決注定要靠系統(否則只是一堆人打筆仗瞎攪和)。

比如台灣電影缺製作成本、也缺商業回收活水,絕非朝夕,但還是要到侯孝賢又一次成為「台灣之光」,說話才有人聽。但我既討厭「台灣之光」封號濫用的背後隱藏的崇洋媚外情結,也不覺得侯導這些話成為新聞後真有多大後座力。

因為侯孝賢得坎城影展(陸譯「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獲頒二等景星勳章,「刺客聶隱娘」在台灣就難能可貴地獲得超過八十個廳的放映機會。比起好萊塢大片動輒兩百多廳放映規模,雖相去甚遠,但比絕大多數台灣電影已屬異數。尤其,估量侯導2005年「最好的時光」曾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提名,但台灣票房只有452萬的紀錄。

宣傳多、廳多,勝算當然也大些,但上檔後的口碑效應,才知道能演多久、有多少廳在多久後會撤,但至少起跑點是有利的。相形之下,林靖傑導演不被片商看好的「愛琳娜」,當初首周能談到二十三廳,純屬得來不易。

兩岸合拍的「刺客聶隱娘」成本號稱四點五億新台幣(約九千萬人民幣),台灣票房固然重要,但決勝負關鍵肯定在大陸,只是大陸版權歸大陸投資方,台灣拿不到。

相比之下大量使用閩南語、注重南部觀點、描繪低階人民感受的「愛琳娜」,成本雖五千萬台幣(約一千萬人民幣),但幾乎不會被引進大陸商業放映,海外收益恐相當有限,若台灣票房僅約一千多萬台幣,則已大賠。

侯孝賢拍的是古裝大片,根據唐傳奇改編,沒有甚麼政治審查問題,也不會有台灣現代主體意識的任何符碼,但其他兩岸合拍片就不一定了,說沒有自我設限是騙人的。

侯導可以說:「前進大陸市場是因為大陸市場太大,因此必然要去,如果掌握得住,就能有源源不絕的資源。」「和大陸合作並非『不得不』,而是『一定要』。」

林靖傑導演卻說:「台灣現在拍電影只有一個選項,就是兩岸合拍,如果沒有中國元素,電影就幾乎找不到資金。」極力反對台灣官方與投資界一面倒鼓勵或要求兩岸合拍的態度。

但兩人其實都缺錢。侯導藉受訪提出台灣拍電影資金匱乏,希望馬總統及公部門提供協助,又倡議成立「國家電影基金」,委由好的製片、導演等電影界人士操盤,協助學生、新銳導演拍片等。

但長期以來輔導金的單片補助都備受詬病,真成立一個基金,要有多大規模?2013年年底,文化部龍應台部長還在位時,曾召開諮詢會議,拋出「隨電影票提撥五%供電影基金」的議題,預計基金規模僅三億元台幣,如此戔戔之數,實在不知要拿來投資幾部電影?

但即便如此,此議一出,從戲院業者到立委同聲抨擊,輿論變成政府要拿消費者開刀漲電影票價,卻不見電影界團結齊力幫著政府向立委與全民叫陣。

就算天下掉下來黃金,成立了所謂的電影基金,而且不是三億,是三十億元台幣,成立後誰來操盤,又會是一個搶破頭的恐怖戰場。每年該投資的對象,是缺錢的國際大導演,還是缺錢的平常拍電視劇和廣告的中生代,還是缺錢的根本還沒有credit的新銳與學生導演?我想這絕對不是侯導已經設想好的,也一定吵翻天。

若真有一批肯幹、公正的基金管理推動者,他們該如企業執行長,勢必為基金的存續負責,要向立法院報告,有賠就得有賺,多賺少賠,基金才源源不絕,否則與現行每年編列預算發了就沒了的輔導金制度,有何兩樣?

到那時候,這個基金的執行長,有無可能不像侯孝賢以為的賢良恭儉與注重藝術文化培育,而可能更近似林靖傑口中「唯利是圖的創投公司」?

以「刺客聶隱娘」來說,大陸公司出二分之一,台灣中影出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一包含一千五百萬輔導金(等於算政府「送」的),部分海外版權預付款、侯孝賢自己出、還有近年高曝光率的企業家童子賢補上缺額。但如此出資結構,讓版權一切為二,大陸票房全歸大陸投資方。簡單的數學就是:如果台灣方總共出了二點二億台幣,台灣自己掙到的總收入(含電視/DVD/其他海外版權等)最好拿到四點五億台幣以上。但,容易嗎?

畢竟,對投資人(不管叫創投公司或電影基金)來說,大陸賣幾個億,都不干它的事,看得到吃不到。大陸電影業形勢再好,也只是對台灣拍片製作方有好處,因為有錢可以繼續開發題材、可以圓夢,但對投資人,賺的不是打工錢,而需要看到實際投資利得。這樣的兩岸合拍,有人擁抱有人排斥,有人迎合有人唱衰,也一點都不意外了。

在〈書香兩岸專欄:如果連侯孝賢拍片都缺錢〉中有 3 則留言

  1. 台片是否可以尝试政府辅助资金+业界基金会资金+民间众筹三合一的筹资方式?
    我不喜欢“台湾之光”这种称法,要叫就称”中华民国之光“。如此有气势更有气节!

  2. 陳樂融這篇寫得不太公道–明明就是暗批侯孝賢導演。沒錯啦–侯導所提議的政府電影資金絕對到最後會有爭議,but it is business; and it is politics. 有資金絕對比沒資金好。人家韓國也是靠政府政策和投資一路走過來。臺灣人就是最不缺陳樂融這種–連方法沒有被實施,就被你打後炮!! 不要用年輕導演說的話說藉口啦。拍小眾電影就是要有賠錢的準備啦。。人家侯導(還有楊德昌,蔡明亮,萬仁,念真….) 也是這樣子一路一步一步走過來。林靖傑你有勇氣拍我絕對佩服。但是陳樂融這邊提的是假議題。 (版主,如果沒種就別貼)

  3. 樓上真是來者不善
    仔仔細細的還是沒看出文章哪裡暗批侯導
    不論名導還是新銳,拍電影普遍都缺錢是事實
    成立大的電影基金當然是好事
    但是好事的背後,魚龍混雜的背後
    非常必要、需要這種客觀理性的看待基金的使用與存續
    這樣才好永續的發展下去,哪裡說錯了呢?
    陳樂融老師沒那麼閒,需要寫一篇長文來暗批誰
    不論有何不同觀點,對事不對人
    自己還在管中窺豹的時候先搞清楚狀況比較好
    放開自己的眼界與胸懷,切忌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
    如此出言不遜實在令人遺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