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影展(戛納電影節)華人榮耀史

台灣稱坎城影展,香港稱康城影展,大陸稱戛納電影節。

以下資料主要幫大家整理自影評人、中文電影百科網站創始人之一,本屆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周”評審團成員magasa所寫的「棕櫚樹下的華語電影」,所以保留原文戛納電影節稱號。

如有錯漏,請專家不吝補充指教。

第一部角逐金棕櫚的華語電影:1959年臺灣話劇界元老田琛導演的《蕩婦與聖女》,被選入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

第一部在戛納展映的香港電影:1960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李翰祥導演、樂蒂主演的《倩女幽魂》。

第一部在法國拿到技術大獎的華語片:1962年李翰祥導演的《楊貴妃》,獲得法國影音高級技術委員會(C.S.T.)頒發的技術大獎。

第一部在戛納展映的中國大陸電影:1963年謝鐵驪導演的《早春二月》,入選“一種關注”單元。

第二部在法國拿到技術大獎的華語片:1975年臺灣胡金銓導演的《俠女》。

華語影史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金棕櫚大獎: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

第一部在戛納拿下評審團獎(Jury Prize)的華語片:1993年台灣侯孝賢導演的李天祿傳記片《戲夢人生》。

第一位華人戛納影帝:1994年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男主角葛優。

第二部在戛納拿下最佳技術獎的華語片:1995年張藝謀導演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第一部在戛納拿下最佳導演獎的華語片:1997年王家衛導演的《春光乍洩》。

第二位華人戛納影帝:2000年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男主角梁朝偉。

第一部在戛納拿下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的華語片:2000年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

第二部在戛納拿下最佳導演獎的華語片:2000年台灣楊德昌導演的《一一》。

第一位擔任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主席的華語電影人:2006年香港導演王家衛。

第一部在戛納拿下最佳編劇獎的華語片:2009年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

第二部在戛納拿下最佳編劇獎的華語片:2013年賈樟柯導演的《天註定》。

在〈坎城影展(戛納電影節)華人榮耀史〉中有 0 則留言

  1. 技術大獎一直都是由C.S.T.頒發的,所以1975《俠女》所得的獎和1962《楊貴妃》所得的完全一樣,沒有道理一個非官方一個官方。
    另外1993《戲夢人生》拿的獎是Jury Prize,2000《鬼子來了》拿的是Grand Prix,兩個獎不一樣,中文建議把前者翻成「評審團獎」,後者翻成「評審團大獎」,以免混淆。(後者為僅次於金棕櫚的二獎)

  2. 什么时候中国能有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节,那就证明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实力真正强了。
    每年一次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过几天就要开幕了。但似乎这样的国际影节就是在上海本地的影响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尽管它确实已办了N届了,尽管每年的此时本地都在为这个节造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