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陳樂融「嬉讀世界」系列(2002.02)

※ 五年級同學的情感簿子

書名:張先生‧曹先生
作者:matisse‧伍
出版:時報出版
版本:2002/01

幫這本書寫序之前沒聽過作者或看過他的文章,但從不懷疑如他一般的網路愛情寫手早已蔚然成林,在數位空間裡各自搖曳生姿。只不過有點驚訝作者與我同為五字頭俱樂部成員。

但他的記憶力顯然比我驚人,可以記得(或關心?)金素梅參加「大精采」益智節目奪得冠軍,或者羅大佑十年一代的的戀曲系列在2000年缺席了。他酗張愛玲的時光也比我久太多,我大概起碼在大學後半段,就轉迷張愛玲的生死冤家胡蘭成去了。

只因為我是雙子而作者是A型魔羯?他在前中年期才攢了好幾篇網路小說成書,我卻大搖大擺(不自量力?)地像八爪章魚般,十五年來做了許多文藝青年夢想的事?可是我想我是真心懂他的,一種比當年許佑生、郭強生清淡的悲傷,一種20歲以下的人可能覺得酸氣的自憐,而40歲以上的人可能羨慕的自得。

※ 平靜無華的生命解藥

書名: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
作者:佩瑪‧丘卓
出版:心靈工坊
版本:2001/10

了不起的一本書。我到現在還沒看完,也不打算很快把它看完。事實上這是一本可能適合(需要?)經常翻閱的書。只喜歡讀劉墉、林清玄、吳若權等勵志文章的人,應該來看看真正的身心清靜之書。

當「靈修」因為某樁社會事件變得有點尷尬,作者極端口語中流露濃濃實證精神的作品,不打高空,少用佛學名相,卻充滿說服力。至少對於我這個曾出入佛教、新時代、心理學和玄學領域的讀者,非常樂意安安靜靜地看她描述一個個人心的現象。

「我們的心和頭腦能不能寬大到承認自己並不確知誰對誰錯,而安住在那份空性中?我們要去見某人或談某事的時候,有沒有辦法事先不排議程,不事先想好要對他說什麼,不認定他是對或錯?」

光是這幾句話就夠我思量半天,而兩百多頁裡這樣的金句俯拾即是。

※ 不敢逼視的大夢想家

書名:超級任務——高銘和挑戰人生新顛峰
作者:高銘和
出版:實踐家文化
版本:2001/09

曾在飛碟電台主持過一個近五年的節目「大夢想家」,可是我其實沒有什麼偉大的夢想。比起作者因登山而失去鼻子、十根手指、腳趾和後腳跟仍然說:「山,就是我一生的志業。」我連為寫作失明、為廣播熬夜都不願意。

我當然可以明瞭類似編纂、拍攝一套「中國百岳」工具書的重要,可是我很難相信那是必須靠一個人傾生命全力去推動的事。看完書甚至我會猜想:「中國百岳」出版計劃,其實只是高銘和藉以和「山」互許終身的一種美麗而悲壯的藉口?

作者詳述了他登山的甜蜜、艱辛與暢快,也紀實下國內外登山界許多不為人知的友誼與競爭,當然還包括作者最為國人所知的攀登聖母峰的受傷經過。當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還把記憶停留在五年多前的那一刻,高銘和其實又已經站了起來,到處爬山拍攝,還繼續立下2007年完成「中國百岳」的計劃。

壯哉,雖然他早非初生之犢。這種夢想家實在令人不敢(忍?)逼視。

(PS.2008.04附記:高銘和從1998年復出迄今,已走過25座高山,「中國百岳」計畫剩下的55座,預計在2010年完成。2008年他成立的「台灣登山教育協會」發起攀登聖母峰計畫,將與榮總以及陽明大學醫學院合作,以醫學數據紀錄攀登過程,希望能對台灣的高山醫學、運動醫學有所貢獻,詳情請見中國百岳

在〈回顧:陳樂融「嬉讀世界」系列(2002.02)〉中有 21 則留言

  1. 老師介紹的幾本宗教讀物
    都很有栩栩如生的戲劇性
    尤其『師父還在沙漠裡』
    讓人想到花蓮那庭院無邊際,坐臥山海間的孟東籬
    這本『當生命陷落時』
    還有一份自濁世綻放白蓮的苦樂共生感
    進一步超脫自在的難得妙智了

  2. 陳維:
    想到其實你可以幫我修改我的英文習作呢
    若有誤謬請不吝指正
    其實也想更多英文練習
    但又怕把本已跌落的網站人氣弄得更低
    寫中文都沒人看了
    寫英文還得了
    哈哈

  3. 想到以前汪其楣老師說過一句話
    『詩是小眾,那個小,越小越好』
    雖然還不至於小到成為一朵自賞的孤芳
    但從此我就很安於當一個細水長流的讀者了
    老師的部落格
    很適意又安靜
    看一回眼到
    腦海中回想
    落款在心裡
    所以老師文章的瀏覽數目
    對氣味相投的讀者群而言
    可以因此乘以三

    老師的英文
    其實也進入溝通的層次了
    ﹝正像老師所說,it is “what” you say
    rather than “how” you say it
    that counts﹞
    所以閱讀的過程
    我好像沒有因為老師語言本身的正確或恰當與否而停頓思索
    而是直接當做老師表情達意的另一種媒介了
    不過想起有人說
    中文是敘情
    英文是敘事的語言
    英文中的老師也嚴謹了些
    這在許多周遭師長同學的文章中也有類似的感覺﹝或許我也是﹞
    不知是否英語非母語的我們
    難以擺脫英語為工具
    而非為感懷的先天限制呢?
    很期待老師的英文文章呢~~~

  4. 哈哈被英文博士看穿了
    的確,我可以隨性地寫中文
    但遇上英文總會正襟危坐起來文法與字詞
    而且幾乎不會寫更輕鬆的抒情英文
    眼下的功力只有到此
    其實我的中文
    從年輕時代起也慢慢趨於理重於情
    甚至面面俱到得可能令某些人心煩
    哈哈
    還好我現在習慣在論述中
    不避淺俗地加上些語助詞、歎詞、連接詞等
    不刻意寫正統的「美文散文」久矣
    當初大學時我的散文可濃稠豔麗的多呢

  5. 突然想到因為老師是讓我跟小艾草又敬又怕的雙子座吧~

    尼采的『超人』可能源自雙子座?
    所以可以左手論事
    右手談情
    白天低調
    夜晚奢華
    一邊搬家
    一邊回文
    想到小時候和小艾草通信時
    她的字裡行間就有一份早熟的『平淡而近自然』的氣息
    不知是師承自張愛玲
    或受到老師的影響呢?
    『天工與清新』的筆觸
    可以如宋詩佐茶
    回甘的餘韻反而更多層次
    祝老師搬家順利啦~~~

  6. 第一次读到这些序。喜欢这些文字。

    pS。近日一边重读龙应台的旧作,一边准备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7. 置顶的第一文我就完全无印象
    一个自认为拜读完自选辑早期文章的读者心虚了起来
    也说明了自选辑文字宇宙的浩瀚!

  8. 看到佩瑪·丘卓的名字以為是不丹來的上師, 原來是個美籍的藏傳佛教導師.
    不必一次看完的書, 正適合我. 慢慢翻或許能看到不一樣的境界. 謝謝介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