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洪範〉篇,是箕子向周武王陳述「天地之大法」。其中第七條「稽疑」提到卜筮的重要。
卜是用龜甲烤火出現裂紋之象(你可想成其他各種暗示型圖案的算命法,如塔羅牌、咖啡渣等),筮是用蓍(音失)草(也就是易經占卦),兩者都是算命。
〈洪範〉篇說:「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意思是一個領導人若有很大的疑惑,先跟自己的心商量,好好思惟;其次跟自己的大臣商量、集思廣益;第三就是問問老百姓;第四個是去算命,請示天意。
你看這排列順序,很明理,也不違背現代人喜歡講的自主性。有難以決定的重要事,先問自己,有猶豫再問幹部,官員,還猶豫就問選民、消費者、民意調查、公聽會、焦點團體座談,還不能決定的時候就占卜吧。
等等,這文章沒完,後面才是重頭戲,因為箕子很有邏輯地交代以上四種(其實是五種(卜和筮是分開的,各佔一種)如果衝突時怎麼辦?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兇。龜筮共違人,用靜吉,用作兇。
直接白話一下:
你贊成、龜甲贊成、蓍草贊成,大臣贊成、人民贊成:大家都同意,太棒了!
你贊成,龜甲贊成,蓍草贊成,大臣反對,人民反對:三比二,還是可以做。吉利度稍減。
大臣贊成,龜甲贊成,蓍草贊成,你反對,人民反對:三比二,還是可以做,吉利度稍減。(只是君王可能要勉強一下自己囉)
人民贊成,龜甲贊成,蓍草贊成,你反對,大臣反對:三比二,還是可以做,吉利度稍減。(不只君王要勉強、整個執政團隊都要勉強)
你贊成、龜甲贊成、蓍草反對、大臣反對、人民反對:二比三,小事可大事不行,對內的事務可對外不行。(關鍵是:兩種算命方式出現矛盾!)
最後,龜甲反對,蓍草反對,這時候只要兩種算命都反對,不管你、大臣或人民贊成與否都不重要了,因為「靜吉,作凶」,意思是一動不如一靜,那件事別做了!
有沒有發現這裡驚人的一面,原來你個人怎麼想、團隊怎麼想、群眾怎麼想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天地不那麼想,必有後果要償還。
原來三千多年前的周朝,這麼注重扣問未知的世界,占問對治國有這麼關鍵性的一票。
古人「問天」的精誠,不是「民主」或「獨裁」的國家能想像。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既然能窺得一線天機,若仍逆天地之勢,那不是看透人生,亦與自取滅亡差不多了!
是說周朝國祚將近八百年,或許也是多少依循此法吧!
我最佩服的是
這段內容顯示出他們決策過程
非常理性、務實
完全與迷信無關
也沒有吹噓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