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馬福音》筆記8:你真能承擔那形而上的道體?

第84節談到了「本來面目」:

(智譯)「當你們看到你們的樣子,你們很高興。但當你們看到你們的形象在你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既沒有死過,也無法被看到,你們對這事能承當到什麼程度!」
(何譯)「當你們看見像你們的,你們就高興。但是當你們看見你們的形象,這形象存在於你們之前,既不會死又無法捉摸,你們能夠承擔多少呢?」
(內譯)「當你們看見自己的實相,會感到快樂;但當你們看見自己的實相在面前出現,而這實相既沒有死去,也沒有顯現出來,你們還可以忍受嗎?」

說真的,這三種翻譯都有問題。"When you see your likeness, you are rejoice. "比較像何譯說的,看見與我們長相相似(如你覺得自己是山寨周杰倫、天母金城武)、擴大來說同族群(如都是年輕人、都是華人)、同物種(如都是人),我們就歡喜。

那是因為小我本能的「愛自己」——它在尋找「鏡像」(mirror image)。

但是下一句"But when you see your images which came into being before you, and which neither die nor become manifest",明顯用的是image而非likeness,可見這時候談的是你在意的那個外在形象(從個人外表、民族到物種),而being是孕育出萬物之形的「存在」,有了being才有各式各樣的images。

耶穌問的是,你可以接受形體,但你真能承擔那形而上的道體?

禪宗喜歡參「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正是耶穌想給(又怕給)路人、門徒的功課!

佛法稱分別心有兩類:一類是後天熏習出來「分別我執」,一類是與生俱來的「俱生我執」。如果對照回上一篇講”divider”,也許又更有體會了。

在〈《多馬福音》筆記8:你真能承擔那形而上的道體?〉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