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富雜誌》報導,美國招聘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最新調查:
- 72%的年輕一代員工表示,他們寧願在個別貢獻者的角色中獲得發展,而不是成為中階管理人員。
- 超過一半的Z世代表示,他們不想成為中階管理者,這種趨勢被稱為「謝絕中階管理職位」(conscious unbossing)。
- 1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中階管理職位。
不想當中階主管,未必是想躺平,而只是想自己當老闆或網紅:
- 根據LinkedIn的數據,目前Z世代畢業生中成長第二快的職位是「創辦人」。
- 獨立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Z世代表示,如果有機會,他們願意成為全職網紅(influencer),而且這一比例自2019年以來只增不減。
- 今年稍早一項全球研究發現,75%的千禧世代管理者感到不堪重負、壓力巨大和精疲力竭,許多人開始尋求非管理類職位。
很簡單:
一、大公司不斷裁員,中階主管被開除、資遣或逼退情況有增無減,當然使得這一階層的吸引力下降。
二、人力精簡、生意難做,企業求生或致勝壓力更大。中階主管承上啟下,當然是老闆主要施壓對象,要達標自然更辛苦。
三、Z世代(最常見的定義為1997年至2012年出生者,與千禧世代大致重疊)自身口語人際溝通能力(及意願!)本就較低,只想跟自己志趣相投者(小圈圈、好夥伴、同溫層)講話,當然不盡具備科層組織需要普遍照顧異質屬下的溝通與統御技巧。
當任務沒變,自己技術又跟不上(或不想跟上)時,當然對某種職缺興趣缺缺。
四、當網紅、主播、內容創製者,從內因上,自媒體本質吸引更自戀的一代人表現自己而非為公司服務,從外緣上是科技進步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無須別人審核、無須科層組織提拔,自己從年輕就可能起家、發達、闖出一片天。
五、當經濟衰退、就業困難時,就跟送外賣、開uber和小黃類似,越來越多人選擇能自己吸粉、創造流量、進而變現者,當然成為一股不得不然的自僱者(self-employeed)趨勢。
六、其實,就算自己接單的傳統自由工作者(做設計、裝修、編輯、翻譯、寫程式等)也得具備一定業務能力,而業務能力包括溝通與管理(自我管理、平行管理、向上管理等)。就算當網紅、主播,稍有名氣與流量後,很快面臨必須找人合作、甚至請少許員工的轉型,很難一直維持單幹戶型態。
自己當工作室、小公司老闆,還是得要做管理。所以那些不想在別人企業做管理者,說到底只是不想聽命於老闆、不想做中層管理,而並不排斥管別人。
七、拒絕被升遷為組長、主任、科長、店長、經理、副理、協理、總監的人,不可能只有一種心態,一定至少包含以下幾類:
- 想自己當老闆管別人的人;
- 想自己當個體戶(不管是網路代購、網拍、網美、主播或其他傳統個人工作等)的人;
- 沒能力管別人,所以有自知之明害怕當小主管;
- 不是沒能力,但對組織文化不信任、知道水很深想明哲保身的人;
- 在基層反而賺更多(如超級房仲員比店長賺更多)的人;
- 人生觀真心想躺平(失去競爭心、缺乏成就動機或者早早就淡泊名利)的人;
- 家裡有錢或不缺錢,待在家無聊但不想工作太累、想出門走走和同事吃午餐聊八卦的人。
最吃力不討好的夾心
非常正確,Z世代在我們這個世代的眼睛裡面,就是沒有企圖心,
除非你願意一輩子蝸居在底層,否則到中階主管歷練是必要過程,
想一步登天當老闆,或是自己當個體戶,
我都只有祝福他們一路順風了
我就是中階ing……z世代在我的工作中不斷來去,雖然不能概括視為整個世代的縮影或代言,但有一種「迷茫感」充斥其中。
z世代開端的人,到今年差不多大學畢業幾年,給我一種「急於求成」的感覺,履歷更替很快,半年、一年沒看出成果,就覺得「此處不適合我」。
對於未來的期待,大多數聚焦於「別人要看見我的好、給我舞台」,而不是「我如何展現我的好 讓你知道」。對於自己過去成果,會比較誇大。
優勢是他們學習東西很快(如果自己願意學),想法靈活(會跳脫框架),視覺製作能力強。
多謝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