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叛逆嗎?
書名:叛逆的靈魂
作者:奧修
出版:生命潛能
版本:2003/1
看過一些奧修著作的我,直到這一本自傳才知奧修根本不是他的名字;才知他四歲就單挑詰問他祖父的上師;才知他去美國發展和被逐出境的始末;還有他晚年的病痛。
因為自己現在皈依的上師不認同奧修,在看本書時矛盾不小。又想幫奧修「平反」(比如他的著作真的沒有提倡以性交「雙修」),又覺得奧修都過世那麼久,奧修或我的老師知不知道彼此、認不認同彼此,一點關係和意義都沒有。這也是我最後讀的一本奧修書。
如果他真的是二十世紀的成道者之一,本書並未能為我們指出他成道的「層次」;如果他只是一個聰明絕頂卻未證悟的靈修者,本書的主要言論卻依然讓一般有「宗教信仰」的人頭疼。奧修的一生充滿爭議,而這恐怕正是他從年少時預見且逐步達成的「叛逆」。連這唯一的一本自傳,除了揭開,也留下更多問題。
※想當英雄嗎?
書名:英雄
作者:李馮
出版:時報出版
版本:2003/1
朋友說看完本書去看電影會失望,但是許多沒看小說的人也對張藝謀電影失望,所以我預期這本書可能搭不了太多電影賣座的便車。但真相是:小說確實比電影動人。
許多內心戲在小說裡可以抽絲剝繭,許多招式只憑文字依然虎虎生風,作者雖然沿襲了古龍筆法,把小說幾乎寫成分行散文詩,但確實充滿節奏與影像感。你可以感覺某些美,你也許也會感覺淒清,但你至少會佩服大陸學院作家說故事的能力,出入古典與現代通俗元素的功力,儼然已超越大多數台灣作者。
不過看了書中張藝謀對這位小說家和電影聯合編劇的「推介」,我有點感慨。張導演說:「李馮…自始至終都是隨叫隨到,永不疲倦,而且不計報酬。」這真是文人的悲哀!
※想去上海嗎?
書名:不可思議的上海
作者:下川裕治
出版:東販出版
版本:2002.12
中譯本不過三個多月前出的,看起來不大老,可是明察秋毫的我卻發現內文資料有點舊,終於從作者序裡找出日文原版是1999年5月的,算算已經快四年前的著作了。
對上海這樣一個大城市,才兩年沒去都只好跟當地人說自己好久沒來,不敢說我對上海有多少認識,何況四年前的旅遊採訪經驗真的有用嗎?
有的,但不是針對食衣住行這種資料,而是觀點。不管是搭公車或看電影,也不管是吃早點或逛超市,作者用不少的包容和驚奇觀看著大陸。對於改善的地方不吝稱讚,對於依然讓人傷腦筋的部分也如實呈現,比起台灣記者或作家少了意識型態的包袱,還原為真正一個旅人的需求。
尤其喜歡本書如雜誌的編排,兼顧了實用感與閱讀性,長段的文章標題如「印象中精明的上海人,竟然給我20顆橘子、5盤小籠包,真令人百思不解?」,一下就能抓住觀者的注意。令人懷疑原先是否是雜誌的定期專欄?
雖然本書其實不是專講上海的書,但確實提供了和「大陸尋奇」電視節目完全不同的大陸城市初體驗。
(後記:2001.04-2003.03為了網路家庭集團EPAPER電子報撰寫的每月書評,23篇到此重刊完畢。這些舊作在自選輯中算是比較沒人氣的,謝謝少數愛書人的長期支持。你們知道,在「閱讀我閱讀的對象」的同時,其實我們是有某種交心的。)
密宗的歡喜佛的確是男女性交的圖像
甚至印度教廟宇往往有各式各樣性行為的體態
但和佛典中的邪淫縱欲不同
歌頌的是生命力
或許其中爭議
有如藝術與色情的模糊界限吧
因為常看見文人的悲哀
因此對於拒絕領諾貝爾文學獎與獎金的文學家
更讓人感到興味
藝術家總更容易感受生之喜與悲
那麼
長壽藝術家如畢卡索與馬諦斯
如何能將生命長河中強大的悲喜能量和解消化
我想對易感的藝術家
或許冥冥暗指了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