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32:大衛巴維雷斯談印度經濟

法籍財經專家大衛巴維雷斯(David Baverez)2024新書《歡迎來到戰時經濟:盤據市場、追求ESG、撤出中國……都行不通!戰時生活怎麼好過?》(Bienvenue en économie de guerre !),談到印度如下內容:

當印度外長被問及在俄烏戰爭中對俄羅斯的間接財政支持,他高興地回答:「我不是買俄羅斯石油,我買的石油,只是碰巧今天俄羅斯向我國十四億的人口提出了最優惠的價格。你給我更好的條件,我就跟你買!」

談印度能否替代中國的世界工廠:

就現階段而言,替代方案的嘗試結果並不令人滿意,蘋果移師印度便是一例。據《金融時報》報導,最近蘋果在印度製造的產品不良率仍近40%。

談莫迪政府的宗教迫害與網路管控:

吹捧印度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就是個錯誤。他們完全忘了印度總理莫迪曾因違反宗教自由,遭華府禁止入境美國長達十年之久,其對宗教的壓迫不亞於中國。
不過至少有一項,印度毫無爭議的仍居世界排名前列:政府擅自關閉網路的次數。

談印度的大企業壟斷:

印度的財閥政治是在種姓制度下造成的,其特點是依靠極少數的家族,這幾個家族事實上控制著整個國家的經濟。據《金融時報》報導,光前二十家企業集團就創造了全印度企業80%的利潤。
印度的財閥政治主要仰賴其對國家主要基礎設施的所有權,且刻意維護不足,藉此實現金流最大化。事實上,印度還有一個特點與中國非常不同,那就是這些億萬富翁並不看好將財富再投資於生產能力,最近幾年印度反而走向「去工業化」。

這點導遊在第一天長途拉車時就有說,印度很多高速公路是私人的,收費比公營的貴幾倍。原因是政府沒預算收購複雜的沿線產權,大財團反而方便作業。但這到底是政府沒錢還是沒心?甚至,官商勾結圖利財團?

中國可以變成基建狂魔,當然是因為那都是國企央企的獨門生意,最後進了中共口袋。印度表面是民選政府,但官商勾結肯定非常嚴重,政府高官可能來自豪門或者與豪門結親,大家一個掌權、一個賺錢,在自己高貴的同溫層合作愉快。

既然去工業化是企業主為了省下再投資,那麼他們發展靠什麼?

這些財閥偏好投入資本密集度較低的貿易業務。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十年內增至七倍,達到一千億美元,這只會加劇印度對中國的依賴。
據世界銀行統計,2010年印度的工業佔國民生產總額的17%,到了2022年僅佔13%。(p.s.我查了台灣2022年製造業占國內GDP32.85%)
目前只有過去被中國政府忽視的資訊科技服務業,能在印度蓬勃發展。不過礙於全國分成28個邦和多達24種不同語言,單憑一項資訊科技服務業仍無法使印度能和中國的規模經濟競爭。

他寫24種但我之前查到資料是:據維基百科,全印度有1396種可識別的「母語」,有29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南部諸邦很多人甚至不懂官方第一語言印地語。

總之這位專家不看好印度,更別說快速趕上或取代中國。

(寫於2025年1月14日)

在〈印度之行32:大衛巴維雷斯談印度經濟〉中有 4 則留言

  1. 一個帝國的成立,得要有其文化上的支撐,
    印度的整體文化尚不足以支撐其叱吒世界,
    連一個地域領袖恐怕都會當得很辛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