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結束先逛印度教的加格迪許廟(Jagdish Temple, Udaipur),我們得走出很像迪士尼樂園的王宮區,來到外面街上,庶民氣息一下子包圍過來。

坦白說我不喜歡這廟,進門要脫鞋,但廟外地板很髒。作為一個日常宗教場所,非教徒也無法進去內部,只能在外拍照。
身處鬧街,又位於昔日王宮旁,信徒熙來攘往,顯然是當地信仰中心。


在元旦發布那篇《印度之行2:女男不平衡、更不平等》寫廟妓的故事,也發生在這個場域。當天這裡好像就會有一場廟妓和婆羅門(類似寺廟住持)的婚禮。
據維基百科,廟妓亦稱聖妓、聖女、神的僕人不等,是貧賤家庭無法出嫁的女子,於寺廟內「進行祭祀儀式、舞蹈及為婆羅門祭司和信眾提供性服務」。
不管名聲多好聽,遭遇還是不幸。這是信仰墮落為人間思維後的互害結構。
這制度非印度獨有,從古希臘到古羅馬都有,但從西元前三世紀綿延到21世紀仍維持,且在印度南邊卡納塔克邦(印度資訊科技業最發達地區),至今仍有多達十萬少女擔任廟妓,全球應該就只有這麼分裂的國家印度了。



這個翹腳高臥、無所事事的就是婆羅門,完全沒有出家人的莊嚴,喔,他沒有出家,他還有許多廟妓當老婆,也可生子。
本團有人上前與他英文攀談,因對印度教種姓制度和身為最上等婆羅門階級卻毫無修行氣息的厭惡,我一點不想靠過去聽他聊啥。



(寫於2025年1月18日)
很沉重⋯
感恩沒出生在印度
一篇有种杂糅的惊奇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