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是如何打造的?(6-3)

和內地擁有龐大贊助商行銷資源的選秀節目比,台灣的「超級星光大道」和半年後跟進對打的「超級偶像」節目,簡直像小兒科。但是,近兩年來透過網路媒體如youtube的推波助瀾,讓沒有守在電視前面的海內外觀眾,也有了品頭論足的機會。透過評委們或犀利或委婉的講評,不但參賽選手有了前所未有「在職進修」的經驗,也讓廣大觀眾學習貼近歌曲的內涵,也提升對表演的認知。

台北一位開設小型美容沙龍的美容師胡豫紋,看著電視上的選秀節目說:「節目看多了,連我們觀眾都會評審,會注意哪個參賽者音不準、拍子有問題,哪種表演可能會被你們說『油』。」「星光」和「超偶」兩個節目,她覺得兩邊選手各有強弱,但「超級偶像」節目評委團,她認為講解得更深入與全面。

歌唱比賽不是新鮮事,但動輒達半年以上的電視選秀節目,的確讓台灣各階層對唱歌和當歌手這件事,燃起更多熱情。儘管這些熱情,冷不防就會被現實的狂風給吹熄。

曾參加台視、三立播出的「超級偶像」節目,獲得第五名的王雅婷,最近早上六點起床,吃完一天中唯一的一餐,去住處附近的校園周圍跑步。有時,傍晚去公司出錢的舞蹈教室練舞前,她會再繞到附近的國父紀念館廣場跑步。她還想上午去游泳,但找不到人作陪而作罷。這些體能訓練和節食,都是因為經紀公司即將幫第一屆「超偶十強」舉辦全台四場售票演唱會和出版紀念合輯,要求她減重。

「我超愛吃的!」平常還會練習烘焙餅乾和蛋糕的雅婷,坦承節食真的不容易。她20歲,身高1米63,體重48公斤,走在路上沒有一個人會說她胖,但是為了上鏡頭好看,身邊的工作人員總不斷刺激她。這是台灣每個女歌手面臨的痛苦,誰要蔡依林(Jolin)維持的那麼嬌小又體力驚人?天后的榜樣在前,就算不用每道食物都像Jolin以開水涮過去油(偶爾涮過後還要在去油紙上沾沾),你也會覺得一天吃到兩餐,實在有一點點罪惡。

對藝人嚴格,是台灣唱片界和經紀界多年來打造「明星」的成功要訣之一。不只女藝人要管,男藝人的體重或體態也常被嘮叨。比如減去10公斤前的潘瑋柏自稱「最胖的男偶像」,想必是公司對他耳提面命太久,乾脆在傳媒面前自嘲。加上近幾年大眾對「男體審美」的需求大幅解放,臉孔帥或可愛不夠,手臂和肩膀還得有線條,最好有厚實胸肌和六塊腹肌可露,因為2008年宣傳造勢的新熱點,已經發展到在新聞發布會上,男藝人要公佈電視收視率破多少或唱片、電影賣過多少就「全裸」的羶色腥手法。

當陶喆、王力宏、周杰倫、吳克群、林俊傑這種實力創作派男生,也要露出精壯體魄以「饗歌迷」或「搏版面」,真不是80年代創作派如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洪量、鄭智化、張雨生、伍思凱、黃大煒、黃舒駿,甚至稍晚期的張宇、游鴻明等人可以想見。

有了外型,言談、舉止、肢體也要經過訓練,台灣歌手很少有人幸運到簽約就能立即錄音出片,常常得通過1至3年不等(甚至更久)的培訓。培訓期間公司負責找人教歌唱、肢體、舞蹈、媒體應對,甚至有些ABC或海外華人,還得從頭教國語(普通話)。

但隨著娛樂大環境景氣惡化,唱片公司收入巨幅下降,緊縮開支的結果就是不再能負擔多餘的培訓成本。某位不願具名的國際唱片公司副總,曾跟我提到現在要找男新人的條件:「一、長得帥,二、會唱歌,三、會創作,四、能跳舞。」並且表明已經沒有任何費用可以花在培訓上(當然專輯有快歌之後,為拍MV請人編舞、學舞不算),新人得自己「準備好了」。

也許這家公司大牌多,所以對新人可以擺出「高門檻」的姿態,但也流露出市場在變,投資方也不過在因應時勢而精挑細選他們的「潛力股」。現在的確不是「歌唱得好,就好」的時代。

偶像派要稍微努力變得讓「內功」有實力點,實力派則要讓自己「賣相」變得偶像點,因為這不是只能做一件事就賺大錢的年代。「歌手」要成為「全方位藝人」的目標,形成莫大的壓力,當然也為能通過考驗的極少數佼佼者,帶來比以往更大的商機與更廣闊的前景。

(本文原應National Geographic簡體中文版〈華夏地理雜誌〉2008.10月號「發現新台灣特輯」而寫)

在〈明星是如何打造的?(6-3)〉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