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故壞,以捨故常在

(2006.10陽明山「食養山房」一景)

「世人視身如金玉,不旋踵而糞土;至人反是。余以是知一切法,以愛故壞,以捨故常在。」

這是蘇東坡先生提到他的方外好友、南華寺住持重辯長老,死後七百多天開棺,仍然「舉體如生,衣皆鮮芳」的感慨。

他的短短幾句話,也讓我震撼。

當古今中外修行人展現某種反物質變化的「奇蹟」,總是會讓凡夫驚嘆:「原來他真的修到這個境地?!」

但當事人其實根本不在乎留下來的軀殼是香是臭。

此所以《耶穌的真實王朝》厚厚460多頁中文版(大塊文化出版),作者James D. Tabor詳盡考據要推斷耶穌的肉身葬於哪裡,以及使徒保羅如何顛覆了大部分耶穌時代傳教的原貌,卻形成新約聖經的「正統」。

但信徒卻不在意耶穌的肉身在哪,或者剛好相反,捍衛者認為絕對不能相信「神之子」有肉身遺骨甚或人間後代的可能,如此怕耶穌真成了一個「歷史人物」?

宗教的事太複雜,我只想談蘇軾的最後兩句:「以愛故壞,以捨故常在。」

可以說一切珍惜、佔有、戀棧、執著,都幾乎可以納入這兩句範疇。

但一定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愛」或接受到的「愛」,有一份永恆。

所以,即便不是宗教,要談出什麼大家都接受的道理,也不簡單。

所以,我只能橫著、豎著,把這幾句拿來自己玩味。

你看看你在乎的那些物事吧,你盯著它們看得更久一些吧。

看它們禁得起多麼清醒的等待。

在〈以愛故壞,以捨故常在〉中有 0 則留言

  1. 倒想到東坡的[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前一陣子看到一些情僧的生平
    看到精譯佛典的鳩摩羅什仍為女色所苦
    傳為文殊菩薩轉世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仍喟嘆著[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久入紅塵
    習氣難免
    但別困成一個個時間的牢
    這份超脫釋放
    獲益最大的仍是自己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