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陸劇《繁花》第12集汪小姐受難,前面喳呼油氣的基調開始轉換,13集追菱紅的進貨單造成「夜東京」眾人互咬的失和,則活脫脫是《紅樓夢》第七十三、七十四回大觀園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抄檢大觀園。
閱讀全文 小日子4411
陸劇《繁花》第12集汪小姐受難,前面喳呼油氣的基調開始轉換,13集追菱紅的進貨單造成「夜東京」眾人互咬的失和,則活脫脫是《紅樓夢》第七十三、七十四回大觀園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抄檢大觀園。
閱讀全文 小日子441三十多年後重看1993年《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有種慶幸的感動。好片當然是好片,但當年看完就忘了,現在這年紀看完卻可烙印更深更久。
閱讀全文 [影評]重看《辛德勒的名單》過年期間兩天看四部法國新浪潮導演侯麥(Éric Rohmer)經典四部曲《四季》。當年發表序是1990年《春天的故事》、1992年《冬天的故事》、1996年《夏天的故事》和1998年《秋天的故事》。我這次看的順序是冬、春、夏、秋。
閱讀全文 [影評]侯麥四部曲《四季》總整理2012年《星碎片刻》(Love, Marilyn),是女導演麗茲賈伯斯 (Liz Garbus,一譯莉茲加布斯)紀念瑪麗蓮夢露逝世50週年紀錄片。
閱讀全文 [影評]《星碎片刻》:「當我一心想死,我感覺更接近人生。」《日落真相》(Emperor)是個太簡單的故事,號稱真人真事,總共就一個主角的調查案加上一段追憶,而那段淒美的美日戀,還為了服務好萊塢基本公式。
閱讀全文 [影評]《日落真相》:活的天皇比死的有利用價值因《愛在巴黎破曉時》導演重看1999年《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陸譯《諾丁山》),當然還是超級厲害的愛情偶像片。但跟我分析《愛在巴黎破曉時》一樣,愛情片最簡單的前提是:有一個主角義無反顧地愛著另一位。
閱讀全文 重看《新娘百分百》小提琴家帕爾曼(Itzhak Perlman)2017年紀錄片《帕爾曼的音樂遍歷》(Itzhak),短小精悍,見好就收,沒有長篇大論,但哪怕是個對大師生平毫無所悉的觀眾,都彷彿能在極短時間內與劇中人交上朋友,本片消化素材的剪接功夫著實了得。
閱讀全文 [影評]《帕爾曼的音樂遍歷》Mark Elijah Rosenberg2016年自編自導首作《登入火星》(Approaching the Unknown),在太空片裡屬於超小成本,於我來說更像是反英雄片。
閱讀全文 [影評]《登入火星》根本是反英雄片《愛在巴黎破曉時》(Le Week-End)的導演和編劇知不知道自己拍的是悲劇?如果知道,那麼這片算拍得很不錯;如果不知,以為自己在拍輕喜劇,或者悲喜劇,或者知道有點悲但結尾卻代表正能量,那我覺得他對人生與婚姻的理解大有問題。
閱讀全文 [影評]再談《愛在巴黎破曉時》的人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