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美國獨立戰爭史》:一度高漲的國族熱情,為何變成分裂的開端?

耶魯大學公開課,Joanne B.Freeman教授的《美國獨立戰爭史》,第五課進入了,美國殖民地一度高漲的國族熱情,為何變成分裂的開端?

很明顯,還是那句統戰理論。此刻,你以國家為榮,但下一刻,國家未必以你為榮

英國和法國的七年戰爭(1756-1763年),殖民地和祖國並肩作戰,所以英國最終勝利的光榮激動了大西洋兩岸的「合一感」——誰不希望是贏家一份子?”We are family!”

但王室對法國和印地安人的征戰,耗損國家財力極鉅,戰後總得有人出來還債。本來不分你我、共赴國難的大西洋兩岸,又回到原先緊張對立狀態,而王室要開始對殖民地「剪羊毛、割韭菜」了。

無分大世界小團體,不總是這樣?令人厭惡的人性輪迴,躲也躲不開。之前抬轎的功臣,之後或靠上位者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或靠下位者如范蠡看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早早一走了之。

解決完外部糾紛,內部立刻會資源重分配。1764年英國下議院的預算辯論,引出首相喬治格倫威爾(George Grenville)接連推出「糖稅法」(降低糖、但提高一堆舶來品的關稅或禁止進口)、「貨幣法」(取消現有並禁止殖民地再發行自有貨幣)、嚴厲打擊走私(走私者無論清白與否,都要先自費前往某特別法庭且無陪審團)、加上戰後有一萬人英國軍隊常駐殖民地(且由殖民地編預算供養)等一連串中央對邊陲的「再治理」政策。

首相攪動了好大一池春水,搬走無數人的乳酪,甚至讓不那麼直接受害者,都意識到殖民地人民其實是二等國民,殖民地立法機構通過的法可能直接被王室推翻。

Freeman教授稱:「這些法案都是有問題的、脅迫的、令人恐懼的、令人深思的。像麻塞諸塞激進分子詹姆斯奧蒂斯(James Otis)所說,《糖稅法》的通過讓人們在六個月裡,思考得比他們前半生還多。」

你覺得,這還能繼續裝成「一家親」下去嗎?

在〈[講座]《美國獨立戰爭史》:一度高漲的國族熱情,為何變成分裂的開端?〉中有 1 則留言

  1. 聽到了嗎,那些提倡親美的,親中的,親日的,親啥妖魔鬼怪的,都是在人家褲叉下過日子,腦子清醒點,有點志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