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柬埔寨吳哥窟-金邊之旅2

※貧窮

去一個國家,不可能單看景物,不看人。

就算沒有遇上蜂擁而上的乞丐和小販,就算不像上世紀90年代剛開放觀光時,到處可見因越戰和內戰地雷受害的殘障者,但我們也看到夠多貧困的柬國人。

沿著兩線道的六號跨國公路,經過磅清揚省、磅通省,多屬農業地區,路兩旁一棟棟茅草或木板屋,導遊說沒門沒隔間,往往一戶擠十幾人,爸媽做愛無法避開小孩,沒電沒自來水,要點燈或看電視必須白天帶蓄電器去「充電站」加滿電,晚上才能用。食用水用買的,其他用水則靠抽地下水。排泄當然採取「自然化肥法」。

住屋地板加高,樓下養牲畜、堆雜物,放置乘涼吊床,最重要保留給雨季防洪。靠近公路各家都有土坑,雨季當成疏洪引道,據說還有機會出現魚蝦蟹,但目前看到的都是垃圾與塑膠袋。如果搬家,可以整座屋直接搬走。

卻還有白目的團員一直問導遊:「這裡房子一棟多少錢?」

沒有公共建設提供的水、電,彷若「前現代」的低度能源利用生活。習於都市文明生活方式的我不免震驚。據說當年「紅色高棉」(赤柬)20多年的內戰死了太多人,90年代末期國家終於較為穩定,開始鼓勵生育,希望快速增加國民數。

但,和全球各地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類似,窮人總不免生得更多。據導遊說鄉村不用繳稅,沒有戶口制度,所以生了就生了,詳細人口數恐怕政府也不確定,因為沒有要為個人編列什麼預算項目,何必知道這麼清楚呢?

就算有「16歲前看病免費」的「福利」,但交通不便的廣大鄉村,醫療資源極少,窮人要如何有效率地看病?真相就是大家小病都不看,天生天養,一旦小病拖成重病、慢性病,那時也沒什麼好看的了。

同團有個想在柬國投資做生意的中年男,第三晚急性腸胃炎(他是唯一嘗試當地「炸蜘蛛」和藥酒的人),深夜拜託領隊掛急診,結果被告知整個吳哥地區沒有醫院,只有一間婦產科!他靠著團員各類台灣帶去的腸胃成藥止痛,大呼以後再不來吳哥窟,只敢去金邊了。

這時回頭看看「16歲前看病免費」這個說法,很深層的哀傷湧出。

這樣的農漁家庭(大概佔全國65%),孩子半天去上學,半天往往得跋涉到有觀光客短暫停留的休息站去賣東西,晚上要寫作業嗎?能好好學習嗎?有學習意願嗎?父母有能力做好親職教育嗎?

就算避得開衛生和經濟條件的嚴峻挑厭,平安長大後,孩子有機會脫離父母輩的生存模式,「向上流動」去當工程師、模特兒、畫家、醫生嗎?他們敢夢嗎?

他們就算能看電視,看到銀幕上來自歐美、日韓、泰國、越南、印尼、台灣等的綜藝和戲劇節目,那些生活真的與他們有關?還是,第三世界的窮人,能看到電視這五光十色的小盒子,依然覺得看到了無窮的希望,而不是被比較後的絕望?

當發展中和已開發國家開始鼓吹「綠色、環保、節能」的主旋律,希求拯救21世紀地球面臨的危機,匆匆經過這些赤腳、黝黑、乾瘦、掙扎於「低度開發貧窮線」–柬埔寨是GDP約600美金的國家–的人民,我想到可能有人會歌頌他們「純樸、自然、樂天」,但極可能真相是「別無選擇的田園風」嗎?

忽然感覺巨大的諷刺。

在〈2010柬埔寨吳哥窟-金邊之旅2〉中有 0 則留言

  1. 電視這種東西說起來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穩定往往是不利的。就像樂融老師說的那樣,電視把先進國家的生活實況帶到第三世界國家,刺激了第三世界人民的期望,產生了相對剝奪感,就容易對現況感到不滿。
    為了平息這種不滿,無論是民主、非民主的第三世界國家,都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成長來維持既有體制的正當性。但若是經濟成長在積累了人民力量之後,最終還是趕不上人民的期望,就難免發生革命了。
    支撐「綠色、環保、節能」和經濟發展並存的,是先進國家才有的資本與技術。也難怪第三世界國家不願在這個議題上妥協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