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冠岩景區
此行看的第一個溶洞。全長十二公里目前僅開發三公里,但已夠驚人。更特別是規劃步道、水道遊艇、有軌電車和觀光電梯多種洞內交通方式,工程浩大,可與輝煌豐富的石柱、石筍比美,同時也方便了絡繹不絕的旅遊團進出可採多種路線管理。
看過國外的石灰岩洞,對於非要把每個洞都照耀得五顏六色的「中國式審美觀」有意見。我們喜好溶洞千萬年的神秘感,就該更尊重這些時間打造出的神秘,而不是把它們變成野台唱戲般的俗豔道具。
可惜華人普遍喜歡這種俗豔,更需要不斷有指示牌與解說員叫大家「想像想像,想了就像,不想就不像」的填鴨式導覽,難道非要把石頭說成「佛像」、「孫悟空」和「金湯匙」才覺得「美」嗎?
不能單純地欣賞一朵花、一片雲、一個水紋?非要加上那麼多「具體、具象」的附會描述之辭?群眾的想像力真如此貧乏,抑或可以反過來說,是景區規劃者的想像力,如此貧乏?
就算一個人能順著別人的指引「看出」某個石頭形似別種物品,這也跟能無中生有的「想像」創造力無關,跟更深一層的「抽象」思考更無關。
好的溶洞導覽,應該是讓大眾驚嘆、臣服於那份時間中靜謐的生命力,那種滴水石穿、抑或滴水成塔的無言魅力。
而這次看的幾個溶洞,一有較平坦的地方,就有賣紀念品或玉石的舖位。稍微特別的石頭前,更不斷慫恿叫賣讓遊客付費「打光專業拍照」。
套句北方少爺安慰我面對所有「中國式問題」時常講的萬用語:「中國還太浮躁了。」
因為溶洞的五光十色,我很少去看溶洞,感覺那些是假的好像不是天然形成的錯覺,所有的旅遊景點都是近乎同類的紀念品鋪位,很煞風景,「中國還太浮躁了」,同感!所以,樂融哥,來內地平常心喔,不能想像的太美好,否則會很失望的。@@
不過這個溶洞還真壯觀,如您所講,若少些俗豔,讓我們去驚歎去臣服於自然界無言的魅力該有多好啊,這是「暴殄天物」?
嗯,中國還太浮躁了。
跟着老师桂林行真不错啊,其实老师的行程和王先生的行程距离也是很近的,他去梧州也经过桂林,是工作,所以他大概这次就没有机会象老师这样“深度游”啦~~
我呢就继续文海游啦
今天是世界人口70亿日。我们一直被教育人口太多将会如何不好,同时近几年也会经常听到老龄社会的问题。http://ewenhui.news365.com.cn/wh20111031/
http://whb.news365.com.cn/ftl/201110/t20111031_3168415.htm
这篇访谈问题文章,让我开始換个角度想问题。
比如那些非洲饥荒的发生,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强国挑起战争下的人祸。
受访者是《粮食危机》和《石油战争》等书的作者。
单从这几张照片看,就让我惊叹这个溶洞可算是中国溶洞中都少有很有气势的了。诸如[想像想像,想了就像,不想就不像」这类填鴨不仅存在于中国的导游,更多存在于中国式教育中。
中国式的浮躁早就深入乐融哥的内心了,所以您无论去到大陆的何处我都相信:你定是带着平常心来的.哈.但无论如何,大陆都依然是值得乐融哥日再继续慢慢品味的一片天。
過多的修飾和商業氛圍
使得自然景觀已經失去了天然的成份
我对杭州的西湖亮灯工程有意见。宝叔山晚上被灯光照的五颜六色的,远看像癞痢头。西湖的夜晚应该是静谧的,在自然的月色下,透出淡淡的墨色般的山水轮廓。
现在的夜西湖,既不好看也不环保,属于灯光污染,我常常叹息那些日夜不得安宁的树。
樂融乙提供的鏈結專訪值得一讀
但文匯報並沒有能力針對他回答的問題追打
而我並不是很同意他的整體推論
非洲內戰當然有很多美國、蘇俄、法國等軍火輸出大國的扶持
但這不能說成任一國的「政治進程」
為了控制人口增長的陰謀
看世界有時要從整體看
但地緣政治和國家觀念的確也讓很多問題無法從整體看
因為我們並非由一個政府領導全球70億人
所以所有的資源本來就不可能做到「均分」
在同一個國家、同一片領土上都資源不均
怎麼能說非洲還有大片優質土地可以養活全球增長的人口
那些土地不歸任何別的國家管
總之他的很多論點值得省思
但他似乎已經非常堅持他的定見了
這點我有所保留
原本对这类文章没有什么兴趣,不过看了乐融哥的留言后我还是去读了下。感觉那位作者把人口的一系列问题都归咎于政治问题我也不认同。而且他的许多论点我也觉得正如乐融哥认为的那样:是站不住脚的,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实质内容。现在人口还不多吗?相信站在不同的地域看这个问题各自都会得出不同的观点。这地球的资源原本就分布不均,再比如:象非洲这样的地区,原本自然条件就不好,非常不适合粮食的生长…..这诸多的事实是不能否认的呀.
在老师桂林游的整体看来,个人认为还是现在的城市化生活比较好。中国另我比较大兴趣的都市有: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深圳
內地人的想象力是從嬰幼兒時期就被扼殺的,想要和全社會的這種風氣作鬥爭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強大的能力。
內地面對“商機”一擁而上的這種熱情,更多源於“窮怕了”的心理痼疾,短時間恐怕很難解決。何況景點的開發,或多或少影響當地人的生產生活方式,當地相關管理部門允許旅遊經濟如此“混亂”地發展,也許出於一種補償心理。
以上並不特指桂林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