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謙卦、老子與馬太效應

美國保守派經濟學家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新書《偽歧視:拆穿政治正確、破解直覺偏見,用數字與邏輯重新認識歧視的真相!》(Discrimination and Disparities)說:

在自然界或在人之間,都不會自動呈現平等或隨機分布的結果。相反的,在自然界和人之間呈現大幅度不平等分布的結果很常見,而且出現的情況都不涉及遺傳或歧視。 

源自科學界,在企業界盛行、到網路新經濟時代更加勃興的「馬太效應」,形容的是另一番局面:「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馬太效應說的是社會現實,有名的容易更有名,有錢的容易更有錢,發展好的更容易開拓人脈建立口碑,大公司有更好的人才來源與更低的交易成本,諸如此類。

面對自然與江湖的事實,人文社會可以怎麼辦?

地山謙卦象曰:「君子以裒(ㄆㄡˊ,減少)多益寡,稱物平施。」君子是要儘量平衡資源、做到公平。多的勻一點走,少的多加一些。

老子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所以天道和人道本就像平行線,人要回天,哪那麼容易?

現實中,的確更多眾暴寡、強凌弱,含金湯匙或贏在起跑點的人總有更高比例牢牢佔住金字塔頂端——所有成功學念茲在茲的競爭二字,講的就是老子所謂的「損不足以奉有餘」。

你努力一點,就可以從最後一名變成倒數第二;公司要砍10%人力,你擠到生存線以上就安全了;你運氣特好中了頭彩,仰仗的是萬萬千千運氣沒你好的人墊底集資。

這就是「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奉」這個字用得真精準,就是輸家雙手奉上、朝貢。

我媽看到一些出包的新聞人物常感嘆:「他/她賺的應該已經夠幾輩子花了吧,怎麼還要做這種事?」我總笑笑跟她說這是你我這種人才這麼想,越有錢的想著是賺更多錢,沒有「夠了」這回事。

他們比不夠有錢的人,更怕沒有錢。這種心理是「馬太效應的逆向化」。

相應於謙卦的精神,老子也提出:「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付出越多收穫越大;越無私越豐盈——當然,此處的有與多,未必是現實、物質、可見的「有」與「多」。

這已然是宗教家的博愛與犧牲精神了。

在〈[易經]謙卦、老子與馬太效應〉中有 2 則留言

  1. 我相信有馬太效應
    但凡與自然聯繫,就有質量,
    最後會被自己的質量壓垮
    所以真實自然並無利維坦
    如果真有利維坦或是巨鯤,
    上面也是寄生了芸芸眾生
    也只是載具罷了
    芸芸眾生通常也會找到新的巨鯤或利維坦
    巨大的就是生存法 師法坤德 厚德載物 把自己平台化了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