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把包袱和經驗搞混了」

美劇《良醫墨非》第二季第四集,實習醫師克萊兒糾纏於18歲病人與父母發生醫療意見嚴重衝突時,問了住院醫師梅倫戴茲醫師一個大哉問:

克:我們要怎麼在不帶個人包袱的情況下給建議?
梅:或許我們的包袱會給出建議。給我們觀點,甚至是智慧。
克:可能你把包袱和經驗搞混了。
梅:(半晌,笑笑)有什麼區別?
克:如果我知道,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這五句話都值得討論:

第一句話,是誠實的自省。我們都常給別人意見或建議,但真的能夠不帶個人包袱嗎?能夠盡量客觀,或者不說客觀,儘量站在為對方好的角度提供建議?

第二句話,也不算不對。凡人都帶著無數的見解與經驗走來,也將累積更多見解與經驗往下走。是不是包袱可能要看定義,畢竟人出生就有佛家說的「雜染」,也可解讀為「包袱」,但這種包袱誰沒有?為何要假裝回到「真空無菌」的狀態才能給別人建議?

第三句話,有點像吐槽。克萊兒畢竟年輕單純些,她不知道梅倫戴茲醫師未必不知道她煩惱的點,而只是用另一種角度想點醒她。過來人不是真的那麼笨,「把包袱和經驗搞混了」。

第四句話,主管也沒生氣,用一種笑笑的態度回應:「有什麼區別?」你真的要跟我討論人的認知問題?那就要來討論包袱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囉?

看到這句話我也想到,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從這角度,你從出生到這個三度空間,擁有一具肉體,就是最大的包袱了,還談什麼意識與經驗裡的包袱呢!

第五句話,克萊兒某程度認輸也不認輸。意思就是我們就先別兜圈子了,你別反問我,我要是這麼聰明,就用不著請教你了。

看人家的好戲,每一集我都可寫出點感想,但讀者沒我這麼有閒,我還是要常踩剎車,免得太折騰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