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隨想

1

跟人有關的事,批評就沒有真正的「對事不對人」。每一件所為都有人的意志和行為,只看批評者有沒有點名出來,背後的那個人。

2

連續乾旱,我們訴苦,但不會「批評」老天;狗亂撒尿,我們斥責,卻不會「批評」狗。批評,其實與人切切相關。

3

批評者,大致可粗分三種心理狀態:

儒家狀態-懷抱藍圖與理想的諄諄善誘

道家狀態-不滿又不抱希望的雲端俯瞰

名家狀態-非要把話講清楚的諷刺辯難

4

批評之為潮流、為職業,於今大矣哉。是言論權解放,是傳播科技發展必然,也是佛法所謂瞋鬥年代現前。

在〈「批評」隨想〉中有 4 則留言

  1. 樓上才華橫溢令人羡慕
    老師的文更是言簡意賅
    清晨,我想到一個詞“玻璃心”
    剛巧就有篇批評文
    有時感覺誠懇的批評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遇見玻璃心
    無法接受批評也就很難得以進步
    我試圖虛心接受批評,只是改正好難
    珍惜善意批評自己的人

  2. 人是事的主观执行者,批评者亦是主观体,所以说「對事不對人」真是个大大的偽命题啊。
    而“老天”是客观体,故批评者完全无法对“天”说“理”,不然就成了对牛弹琴哈!

  3. 仅从“对事不对人”这句俗语来说,“对事”其实也是针对这位人此時此刻的言行而言。所以实质还是对人,准确地说是对当事发生时的此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