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隨想 2015 年 11 月 23 日出版與寫作、媒體與科技Chen Lerong 1 跟人有關的事,批評就沒有真正的「對事不對人」。每一件所為都有人的意志和行為,只看批評者有沒有點名出來,背後的那個人。 2 連續乾旱,我們訴苦,但不會「批評」老天;狗亂撒尿,我們斥責,卻不會「批評」狗。批評,其實與人切切相關。 3 批評者,大致可粗分三種心理狀態: 儒家狀態-懷抱藍圖與理想的諄諄善誘 道家狀態-不滿又不抱希望的雲端俯瞰 名家狀態-非要把話講清楚的諷刺辯難 4 批評之為潮流、為職業,於今大矣哉。是言論權解放,是傳播科技發展必然,也是佛法所謂瞋鬥年代現前。 相關文章: 兩岸不同讀音一覽表(1):多音字 ... 兩岸不同讀音一覽表(2):完全不同音字 ... 兩岸不同讀音一覽表(3):唸錯音及其他 ... 書香兩岸專欄:「肚臍眼化」,真是傳播文明的宿命? ...
樓上才華橫溢令人羡慕 老師的文更是言簡意賅 清晨,我想到一個詞“玻璃心” 剛巧就有篇批評文 有時感覺誠懇的批評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遇見玻璃心 無法接受批評也就很難得以進步 我試圖虛心接受批評,只是改正好難 珍惜善意批評自己的人 回覆
樓上才華橫溢令人羡慕
老師的文更是言簡意賅
清晨,我想到一個詞“玻璃心”
剛巧就有篇批評文
有時感覺誠懇的批評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遇見玻璃心
無法接受批評也就很難得以進步
我試圖虛心接受批評,只是改正好難
珍惜善意批評自己的人
1
強調「對事不對人」的,事實上都是「對事又對人」。
人是事的主观执行者,批评者亦是主观体,所以说「對事不對人」真是个大大的偽命题啊。
而“老天”是客观体,故批评者完全无法对“天”说“理”,不然就成了对牛弹琴哈!
仅从“对事不对人”这句俗语来说,“对事”其实也是针对这位人此時此刻的言行而言。所以实质还是对人,准确地说是对当事发生时的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