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集團」的再認識

這篇「中國的菁英集團」讓我知道:瓊瑤和金庸原來稱得上親戚。

還讓我知道:「這可以叫做一個“名門集團”,幾乎掌握著整個中華文明的命脈,其生命力十分強大,甚至朝代更替、意識形態革命都無法將其摧毀。有新出生的力量,除非發生根本的社會革命,基本上都通過姻親方式,將其本人或子女聯結到名門集團中。」

作者進而談到這種家族勢力不但培育、庇佑了個人,也綑綁、限縮了個人:「一個人被迫成為親屬集團的一員,對他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可悲的事情。這似乎有些難理解,但民國的沉淪,和這種集團的特性正是密切相關的。親屬性精英集團的弊端,遠不止此,還包括社會分配傾斜度的固定化、再發展資源的提前消耗、劣勢板塊對優勢板塊的掣肘等,可惜很少有人能夠看得清晰了。對於它在中國的日漸衰微,至少我還覺得不算一件壞事。」

最後他提到名門望族有如一艘拖輪:「由於精英拖輪的重要性,整個家族的各種成員都喜歡在上面投放情感投資,使得他們長期處於一種投資過量的狀態,這不僅是社會資本的浪費,也造成了極高的系統風險:如果沒有家族,其他人本來還可以自謀其路,過上不錯的生活,只是失去了一些額外助力、需要更努力一些;但有了家族之後,整個家族的資源向精英端集中,一旦精英端失手或變黑,整個群體就轟然坍塌,過得比沒有家族的情況下還要苦得多。」

簡單來說,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各國都一樣,就算美國,名門都多的很,彼此扯得上血緣、姻親、門生故舊的關係,足以影響政經國防媒體甚至學術藝文界。

有壟斷的既得利益集團,當然也就有破壞規矩向上流動者,在科技、知識大量解放的今日,菁英的定義、形成方式和影響力都面臨巨變。大政閥、軍閥、財閥、學閥、演藝閥存不存在?還是存在的,只是未必真好以傳統所謂的「菁英」一詞稱呼了。

在〈「菁英集團」的再認識〉中有 0 則留言

  1. 引文中提到的那些關係,以前也有些耳聞。活躍在今日大陸文(史)壇的錢文忠,就是錢氏一門的後裔。他除了學術成就斐然外,還是個成功的商人,年紀輕輕就已家貲不菲。這在大陸的那個時代環境里,單靠個人奮鬥是很難實現的。
    《紅樓夢》里的四大家族,雖是政經聯盟,卻也能說明一些這類集團的特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另,中學時就知道諸如美國歷届總統都出自什麽”富翁俱樂部”之類的集團,父總統子總統侄總統,現在還有夫總統婦總統的可能和機會。
    前一段我在老師這里留言說過在現實的土壤里無法開花,就是因為那樣的草根奮鬥模式在社會資源被精英集團(政治、經濟和文化集團)密切把持下複製或模仿成功的幾率很低,不僅如此,還會給年輕人帶來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其做這種不切實際的引導,不如踏踏實實做些現實的激勵。社會規則該遵守還是要遵守,只是要多些社會責任感,不要一心只圖私利。
    像金錢可以代代遺傳一樣,”精神財富“也可以通過對教育資源的控制實現代代相傳,這從清代科舉制盛行時,江浙一帶多出狀元一事也可窺見。

  2. 有幾個字不知爲什麽被“吞”掉了,原文為:“前一段我在老師這里留言說過《中國合夥人》所描繪的奮鬥模式在現實的土壤里無法開花,”

  3. 当这种集团家族衰败之时,总体来说都还是比一般家庭的状况要强许许多。而且靠其广泛的人脉资源,真想重振家族也非大难事。用个可能有些不太贴切的比喻:现在许多因经济犯罪入狱的高官贪官们一旦出来,基本用不了几年在社会上又都是成了人上人的阶层了。这样的事例特别在大陆这样的体制中是层出不穷的。

  4. 5楼的链接看了,有些以前早知,有些可真是今天才知。
    另:关于习近平前妻一事(他和彭丽媛是再婚)的相关消息,在大陆都被屏蔽了。相比普京向全世界的高调离婚之举,真是大不同呀。

  5. 再多说点关于习的消息。现在除了习和彭在国内外,据说习家的所有亲友包括其前妻均在国外。而且均居住在世界三大洲的富国。
    但习却天天都在说[中国梦]!

  6. 老师说的很对。我一直觉得在中国对精英、精英集团的定义过于狭隘。以大军阀、财阀、学阀等等的影响力大或小作为衡量是否为精英的标准有失公允。在中国社会中缺乏深刻的精英教育,对人的价值缺乏终极的判断标准。在整个价值体系摇摇欲坠之时,中国需要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精英。我特别欣赏马克思说的一句话,“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洒下热泪。”当今的精英、精英集团能做到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