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師跟老生談一橫的寫法,提到王羲之的老師衛鑠(衛夫人)。
相傳為衛夫人所著的《筆陣圖》中說道:
一“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 “撇”如陸斷犀象。
乙 “折”如百鈞弩發。
∣ “豎”如萬歲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按照百度百科的譯文(翻了跟沒翻差不多):
橫畫:要像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高低不同的形狀。
側點:要像高峰墜石,磕磕然實際在崩塌。
撇掠:鋒鍔能在陸地截斷犀角象牙。
戈筆:要像百鈞重的弓張箭發。
努筆:要像萬歲枯藤一樣多節而瘦勁。
背拋法:要像蹦浪雷奔一樣徐遲有力。
鈞弩勢:要有如強弩筋骨一樣遒勁。
同學問陣雲長什麼樣子,老師解釋如高原上觀遠方的雲排成一線,我的理解是:若說地有地平線,海有海平面,陣雲是否勉強可看成是某種雲平面吧?
但畢竟不是工程製圖,老師示範了一橫之中,還是有遲有緩有粗有細。這都是運筆的訣竅。
就像古代兩軍對陣,遠遠看去所有兵馬是成一直線,但人有高低,軍旗也會有高低,在直線中還是有凹凸,只是遠遠望去仍像一直線罷了。
上了幾堂課,愈發感覺寫字牽動到的身體部分都得使力,雖非大幅運動,但也一定有局部緊張。
這些魔鬼般的細節,用看的往往不甚明顯,實際執筆,那軟軟的筆毛提壓頓挫之間,就是戰場。
一早就有生動的書法課
還沒看到您百度的解釋時
感覺原文就很有意境了
所以百度完全是想給讀者更詳盡的解釋
這筆陣圖,好比在戰場
上有陣雲(古人形容戰爭之兆)
下有雲陣、百鈞、勁駑
橫竪撇點捺折彎勾间
執筆者必有統領千軍萬馬之韜略
读了这篇让我感觉这握毛笔有如举重般吃力,我等真不敢轻易练字了呢。有时觉得如果过于专注其中,反而会有愈来愈不会(不敢)写字的举动。
读到倒数第二段,您是否还记得我在该系列文2中第三楼的那段留言呢。:)
这书法课习字时为何都用橙色汁写不用黑墨写字呢?因用前者成本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