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紀錄劇集《遠古啟示錄》(Ancient Apocalypse),總覺得葛瑞姆漢卡克(Graham Hancock)的大膽假設不被考古界接納作進一步研究的起點,真太可惜。
但又覺得,考古界接納了又如何?缺乏信史的佐證,當代人不會信的又何止考古那個小圈圈?
連有文字記載的都可以被當成只是神話、傳說、幻想、藝術,一萬多年前或兩萬多年前縱有前冰河時期文明,沒有活生生的器物或知識擺在面前,現代人多數還是不會信,或認為,縱然有又如何?
兩千年前的中國或四千年前的埃及,人們總信吧,但那樣的文明仍然在面對現代頭腦時屢屢敗下陣來;被想像成超古文明的遺址壯觀歸壯觀,對頑固的地球人,實際也起不了多大的教化作用。
遠古人類無數漫長夜晚只能觀天,整個天幕就像電影院。但現代人有電視、電腦、手機,縱然節目中這些遺址真的每個都跟觀察天象、定錨天文座標有關,但也只限於這方面了。
那些現代人嘖嘖稱奇、不知道老祖宗用怎樣的動力裝置費洪荒之力打造的土石建築,除了觀測意義,究竟還有什麼更卓絕的心靈啟示?
當然看過《上帝的指紋》(Fingerprints of Gods)或《第12個天體》(The 12th Planet)等書,但還是不易共情:冰河、隕石、洪水讓世界都翻覆過一遍了,作為少數文明倖存者,為何紀錄夏至、冬至太陽位置有那麼重要?
(會問這種蠢問題的我,大概也證明根本不適合成為劫毀後的蠻荒初世代)
就算萬年前祖先心心念念想透過巨型建築,告訴子孫非文字的觀天指標(其實也還是會毀壞湮滅),但對不起,近現代科學對宇宙知識的理解與突破,並不是站在這些土墩或金字塔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
這殘酷的事實使我對於葛瑞姆漢卡克畢生如傳道人般強調,「想給人們帶來一種補充性的反思」,感到一絲徒勞。
不管高等教育界承不承認,現代人對宇宙或文明起源若真好奇,早不乏汗牛充棟的奇思妙想在市面上任君採擷,所謂「補充性的反思」已經很多很多了。不管翻開佛經講「光音天」,或科幻迷喜稱「天狼星」,但又如何?
多數人會因為聽到這些浩瀚到無邊無際的說法,立刻放棄普普通通的人性,立地成佛或者回到the one?
現代人不用觀天,日夜透過科技影像,隨時看到古人想都不敢想的壯麗景致或虛擬實境,但有變得比較有靈性?
可惜連葛瑞姆漢卡克都只是在增強本已夠活躍的大腦,而不追求契入靈性。從這角度,他與他批評的考古學界,會不會也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別。

不追求契入靈性…這句太犀利了
但這影集的內容真的令人深思
古人也許跟宇宙(外星人)的連結比我們認為的多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