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比不上「天邊孝子」

諮商心理師艾彼說:「父母通常不會對身為唯一照顧者的子女,給予適時的感謝或讚許,反而是將這個孩子當成負面情緒唯一的出口。他們口中稱讚的,總是那一位一年回來一兩次的『天邊孝子』。」

如果是獨生子女就算了,如果有手足,但照顧爸媽和出錢奉養的責任只落在你一人身上,還遇上出錢出力後吃力不討好,一再處於風暴中心,那真的要同情你。

這些留在父母近處甚至與父母同住者,多數是未婚、喪偶或同性戀者,因為沒有意願或沒有條件建立另一個家,只好即便四、五十歲,仍與原生家庭常相廝守,也自然而然被其他有婚嫁或住在外地(只需幾個月或逢年過節回家一趟)的手足視為:「爸媽就拜託你了!」

聽過不止只一位朋友訴苦,他們願意比手足承擔更多肉體與金錢責任,但至少希望情緒上不要再受干擾,不要聽到手足或其配偶不做事還指指點點。儘管在「孝道」意識形態下,兒女不求付出會獲得爸媽感謝,至少不希望動輒說翻臉就翻臉,感覺自己所作所為完全沒被看見。

其實,不是真的完全沒被看見,是除非高智慧或高道德者,人總是貴遠賤近,過度理所當然,應得權益感(entitlement)太重,愈老愈自我中心,與人相處「親暱易生狎侮」。

重要的不在質疑為什麼會這樣,是如何應對與平衡,怎麼與手足合理分攤據理力爭,怎麼與長輩某些具毒性的情緒畫下界線,怎麼拒絕明顯不公平的剝削與濫用。

許多人常說「就當是來還債」,「就當是我欠他們的」--這當然是某種佛道因果思想--但別忘了,保護好自己,才能好好給予;要還債,但也別糊里糊塗讓別人欠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