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莊子解讀》筆記16:「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假借老子過世,秦失弔喪後批評哭泣的眾人)
是遁天倍(同悖)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同懸)解。

(傅佩榮白話)這樣做是在逃避自然、違背真實,忘記了人所稟受的是什麼。古人稱此為:逃避自然所帶來的懲罰。

你的老師偶然來到世間,是應時而生;又偶然離開世間,是順命而死。

安於時機並且順應變化,哀樂之情就不能進入心中。古人稱此為:解除了自然的倒懸。

本段在講莊子的生死觀。

該生就生,該死就死。緣起而生,緣滅而死。這麼簡單的道理,聖哲幾千年一遍又一遍說。

《雜譬喻經.卷第二(二三)》說有個婦人祈求佛陀令兒復活,佛說如果找得到一個家裡沒死過人的火種,就能令其子復生。婦人空手而回說:

「世尊!遍行求火,無有不死家,是以空還。」佛告老母:「天地開闢以來,無生不終之者,生者求活亦復可憙,母何迷索隨子死?」

結論就是生命終有一死,別白忙了。

莊子告訴我們,活著的時候「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看清時機,接受變化,逆來順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