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性樂觀主義」的反撲

HBO《多元之家》(Here and Now,另譯此時此地、此時此刻),對心靈問題的觸角非同小可。

是家庭崩壞劇,更是高大上知青劇;好像在歌頌多元主義,不如說是對美國上世紀中葉後性解放、平權運動、心理諮商、個人自助、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規劃)、乃至反抗建制化宗教的「新時代」(New Age)浪潮的集大成反省。

畢竟,誰來定義正確?又有誰可宣稱多元必定為佳?西方世界行之多年的「政治正確」與「多元主義」,終於遇上有如道家陰陽相生、愈來愈強的逆襲。

電視劇不是論文,這麼多精神主題也不是單篇論文所能涵括。戲劇情節聚焦白領上層家庭成員的自我追尋,而構成反省的前菜,又苦又辣。畢竟,有痛苦,才有衝撞,才有戲劇效果,也可能才有出路。

劇中一家五口,各個伶牙俐齒出口成章,對自己所作所為頗多自辯,卻說得再多也無法免於受苦。好教育沒有帶來愛,無微不至的關注可能是明顯的控制狂,甚至豐衣足食功成名就,也不保證能建立健康的自信。

社會輿論要求尊重異類,但萬一內心的固執與偏好長期受到壓抑——「我們難道沒有憤怒的自由嗎?」足可作為點燃集體不滿的共通潛台詞。

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飾演的哲學教授,在林中遇見大鹿一段奇遇後,回到學院研討會發飆諷刺:「自然不在意我們個別的智性體驗,相信我,自然有它自己的計劃。」這是他厭倦自己多年學院派「智性的樂觀主義」後的反撲。

自然或許不在意我們的智性體驗,但宇宙至上意識還是要靠個體的智性與感性體驗,來擴充並學習它自己。不管智愚賢不肖,那些瑣碎或宏大、俏皮或枯燥的見解與經驗,可能並沒有一個完全超然的裁判(如高等外星人看培養皿裡的生物)。而就算物質條件變化可觀測,但智性或非智性體驗,卻不是必然可被掌控與知悉的。

此所以從宗教到心靈界,慣稱「全知全能」(Omniscient)這事,可不可能終究是一種人類思考的設定,與寄望?在複雜演化的人世裡,文明不管外觀是獨裁或多元,也不管受眾篤信或虛無,可能終究還在試煉。

(蘋果日報名采版本專欄約滿結束)

在〈對「智性樂觀主義」的反撲〉中有 2 則留言

  1. 反對多元主義的保守主義者說詞之一是:多元主義否定了人的”共通性”,如精神上的巴別塔,讓人無法溝通。
    但強加的共通性,真能達到溝通目的?或是擴張一己/一群體話語權,似乎常是一元或二元論者不願或無能思考的問題。
    (當然為多元而多元也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就像玫瑰不會為了自己只是千千萬萬之一朵玫瑰而傷懷,除了人心投射的玫瑰。誠者天之道也。和他者同異與否終究不該是生命主要課題(但卻常是生存主要課題,人性啊)。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