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期我看過最深入的一集(當然曲博主要是引述別人論文)。雖然小白看來艱深,但囫圇吞棗後還是比小白有更多一點點概念。
至少,「蒸餾」(distillation)不等於「抄襲」,而且DeepSeek用的「教師模型」不只來自OpenAI,難怪後者改口「沒計畫」控告「深度求索」(DeepSeek)。
迴避六四或習近平的提問是應用端的設計,這不影響DeepSeek-R1對開源社群的貢獻(包括利於其他大型公司如阿里巴巴Qwen、臉書Llama3的進階),DeepSeek-R1又不會是將來唯一的終端產品。
(寫於2025年2月5日)
今天又發現藍泉媽媽影片,對DeepSeek神話拆解得好像有理有據,一併提供:
在速食片段化資訊的時代,想不被愚弄操弄,只有耐心與勤奮自己找資訊。只看別人轉傳和短影音的人,真的要小心。
可惜,新聞時效性太強,股市反應太靈敏,自媒體讓所有迷因太容易生成…所以這些事情都會一再一再發生。
我不用臉書、IG、X、脆就是不想變成「即時文化」重度被害者與加害者(輕度是免不了的啦)。自選輯多數文章寫好要排隊上,不是隨寫隨發,還來得及等子彈飛一下,慶幸慶幸。
(寫於2025年1月8日)
认真看一下。
雖然已退休,但已報名社大春季班AI課程
得要了解一下這可能引發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巨人
好棒棒
工作上應用DeepSeek會亂回,還是ChatGPT好用 (主要查規格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