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都號稱喜歡人才,但很少表明過,如果真得到人才,自己預備怎麼辦?
如果得人才,卻把他們當奴才,那人才還是人才嗎?
顯然多數老闆、領導,覺得「當然還是人才啊」,只是調整為「受我號令、任我驅遣的人才」。
我雖不才,也沒有當老闆的格局,卻看到歷史上真正享福的大老闆,得人才之後,是為了可以讓自己放輕鬆。
漢朝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曰:「君人者,勤於求賢而逸於得人。」(上位者很積極找尋人才,而在得人之後,很開心放鬆地享受有人才幫助。)
《論衡》校釋:「齊桓公云:『寡人未得仲父極難,既得仲父甚易。』」
西元前685年剛即位的齊桓公,因鮑叔牙薦請,不計前嫌重用戰敗的魯國階下囚管仲,還拜之為「仲父」,說了這句大器的話:「我在沒得到管仲先生相助前,治國很困難,一旦得到之後,就變得很容易。」)
有幾個最高領導人曾經這樣表示:「我得到這個國務總理(行政院長、國務卿、執行長、總經理……)之前,經營管理真的很困難,現在一切容易多了,我可以放心休息了。」
這樣的話如果不只是場面話、漂亮話,那真表示君是頂尖的君,臣是頂尖的臣。
《三國志》裡面也有一段佳話,吳國22歲的孫策重用41歲的張昭,張昭也盡力輔佐,全國知名。通常「功高震主」,尤其孫策又年輕,但「小霸王」孫策卻能在聽聞別人稱頌張昭後,歡笑曰:「昔管仲相齊,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以前管仲在齊國當宰相,做到齊桓公什麼事情都叫管仲決定、由他作主,而可以成就春秋霸主。如今張昭(字子布)賢能,能為我所用,難道我就沒有功勞、沒有名聲嗎?張昭有名是好事啊!」
有這樣氣魄的王,做大臣、能臣的可以比較放心,不會被小鼻子小眼睛的猜忌防範甚至妒恨。
可惜,現實中身為老闆而怠惰安逸的不少,但是因為慶幸有了好人才當總管、當大將,所以可以清閒放心的,卻不多呢。
哈哈,老师辛辣直言啊。 说得好。
此一時彼一時啊,總覺得古人可以因爲一件事彼此就可以很信任對方,是不是那時的人比起現在心眼單純些呢?逸在得人,好老闆加真人才,少著呢…
现在的用人之道看来是比古时开严重倒车了。
现在的任何下属在老板眼里最好都是他的奴才。,如果你不愿做这样的奴才,那就基本是走人的大局了。如果你还是个有智慧又正直的人,那老板定会处处防着你、盯着你、监视你的一举一动,直到铲除你。
这幅配图很夺眼。
老闆喜歡用得動又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威脅的人,有時所謂的人才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呵呵!这话真是常听到的一句“至理名言”。也的确是现在大多数老板用人的真实写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