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張國榮

張國榮過世第三天,我因為某唱片行促銷活動而約朋友去逛逛。雖然看到結帳櫃檯旁有所謂的「紀念專櫃」,但陳列架上沒有什麼東西,也不見人潮特別駐足。青年男女仍在自己原先喜歡的國英日語專輯架上撿便宜。

事件發生頭幾天媒體的大幅報導,轉移了美伊戰爭和SARS新聞的單調,可是我的體會是:這不會持續多久的。除了真心喜歡他的影迷歌迷,絕大多數的「大眾」並沒有媒體呈現的那般熱情與悲情。

憂鬱症?同性戀?名利後的空虛?藝人的敏感與脆弱?這和大多數人的生活可以有關,但必須是透過個人的思維和領悟才有關,否則,它就只是話題,不管是一天的頭條或三天的頭條,話題還是話題。

話題可以被取代,領悟卻可以內建。話題通常短暫,比如很多人都忘了前些時陳寶蓮的跳樓自殺——要不是媒體特別提醒——領悟卻可能長一些。

話題捕風捉影人云亦云,比如一開始「目擊者」說他自殺前和另兩人在飯店的三角攤牌,隨即又被飯店經理和其他友人否認有這種爭執場面導致激動自殺,他是從容不迫計劃性跳樓的;領悟卻能不管在哪一層面滲透我們自己的生命,形成我們自己往後的獨特人生觀。

對他的過世,我沒有哭,連一點哽咽都沒有。還被某位當壽險顧問的老友驚訝:「你是不是太實際,或者,太…」我本以為她要說「冷酷」「無情」,結果她是說:「太隨緣?」

對!隨緣。連高三時寫過一年長信給名作家鹿橋,前些年聽聞他死訊都可以只是淡淡的震動;連我自己現在死掉,都能接受,都無所謂;何況一個遠在銀幕和螢幕上,我從來不真了解、真有接觸的藝人?

多少朋友與工作夥伴回憶張國榮,形容他的優雅、樂觀、風度翩翩、愛美、敬業、溫柔、比女性還細緻周到、坦率但不常發脾氣,怎麼會有人意料到他的苦,想像得到他會躲在家中哭,也會和愛人大吵,甚至去年底已經服藥自殺未遂過?

他們不了解張國榮嗎?未必。他們應該說的都是實情,都是張國榮曾經散發出的正面能量的美好軌跡。有這麼多人肯定他的成就與為人,死者真的可以含笑了。

可是為何張國榮在一份可能的遺書結尾要說:「我冇(廣東話:沒有)做錯事,為何這樣?」語氣真的苦,也真的憤怒。是在向老天要一個解釋,還是不想再聽任何解釋?

我們或許都還算了解自己常接觸或喜歡的朋友。可是是否這就代表我們真切接觸到他(她)隱藏的某些面——不管是出於不想麻煩別人或害怕別人知道自己不完美?我們是否曾刻意迴避掉朋友曾經流露的某些面,以致對方為了保護自己永遠不再向我們揭露他(她)的某些面?

就像同性戀,固然多數媒體這回已經大幅進步,沒有把他的同志戀情「異化」成一個孤立問題處理,就只是像報導一般女藝人自殺可能涉及情路不順一般,但我們也必須正視:這個進步來得相當緩慢。

並不很久之前,香港媒體不顧當事人或同志族群感受,依然大喇喇冠之以「基佬榮」(Gay佬)來形容我們現在推崇的這位「巨星」,顯現的語言暴力不輸給台灣國會議員的「老處女」「妓女」和「社交工具」;香港八卦報刊飛車也非要讓他與「男友」唐先生同車出遊的照片曝光,一度逼得張國榮反擊媒體在「誣衊造謠他是同性戀」,而那時他和唐先生竟已辛苦相戀至少十年?

同性戀者認真談戀愛的「社會成本」竟然如此大?我們還敢武斷認定他們不應該承受太多壓力,或者學一句時髦風涼話不痛不癢地說:「你們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要怎麼讓別人接受你們?」

遲到1997年四十歲的張國榮才在演唱會上暗示出櫃承認自己的同性戀情,2001年在國外媒體訪問中說自己是「雙性戀」。大眾難道真的認為他不曾經歷過漫長的不可告人或無法大方享受的情感生活?難道這樣長期的壓抑不會造成某種外人絕對看不到的生命陰影?

再說嚴重一點,難道一般觀眾聽眾真的認為,能帶給我們影音享受的某些天才洋溢的巨星,真的不是以生命中某些質地以火煉金,犧牲某些常人幸福的權利,才能在藝術上表現得那麼懾人動人?如果這樣,真正太「實際」、「冷酷」、「無情」的恐怕不是我,而是「大眾」。

以佛法論,自殺者是很難安息的。但我還是只能祝福他,「希望你真的安息啊」。

(2003.04.07)

在〈追憶張國榮〉中有 20 則留言

  1. 永遠的張國榮,
    永遠的哥哥,
    自從他走了以後,
    每年的4月1日便不再是愚人節,
    多希望有一天他會出現,
    告訴我們只是和大家開了個玩笑,
    是騙我們的。

  2. 去年的今天老師貼了《當年情.張國榮》——追憶張國榮
    http://fc.ktchiu.com/?p=2018
    時間過的真快
    一年就這麼過去了
    哥哥也去世九週年了
    還記得當時他自殺時上高中
    報紙雜誌電視都是他
    從那時才對這個巨星多了些瞭解
    這世上真的沒感同身受這回事
    自己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啊
    在愚人節開了個最大的玩笑
    這一天總會被記得
    這是一片熾熱的紅
    老師圖選的很適合

  3. 當愛已成往事,
    風華絕代的離開,
    感謝這世界曾經因你而美好過。
    而你自己的人生,冷暖自知,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4. 隨緣。連高三時寫過一年長信給名作家鹿橋,前些年聽聞他死訊都可以只是淡淡的震動;連我自己現在死掉,都能接受,都無所謂
    隨緣兩個字真好使
    鹿橋是老師曾經的偶像吧
    他的《未央歌》那時很火
    雖然沒看過
    黃舒駿的《未央歌》也是這麼來的吧

  5. 因为不太听他的歌,更不了解他的为人,所以对他当年的离世新闻,我几乎没有任何感受,就象了解一般新闻一样,知道就是。
    看了本文中提及他讲的那句:“我冇(廣東話:沒有)做錯事,為何這樣?」”,让我马上想到的就是阮玲玉的那句:人言可畏!也许阮玲玉似的文艺界悲剧无论在什么年代都会有,也都会继续。
    人生在世,个人的苦,个人的思想也许真的只有自己最能体会。有时也许看似只是一瞬间的念想下所做出的决定,其实是自己在内心或潜意识里存储了很久的东西的爆发。
    另:看了黄黄给出的去年此时您贴出的关于张国荣的文章,才发现去年的此时,我虽已来到了这片园地,但当时还算不上是您这片园地最忠实的读友(那篇贴文我今天才是首读)。XD!

  6. Leslie走的那年,我整个夏天都到院里看星星,因为小小的我觉得他只是去了一个更适合他更让他舒服的地方。
    多少年过去了,依然忘不了那种心痛,但是能做的,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念着:哥哥,走好!

  7. 那一年還在家裡做soho, 本來好像沒有很大感覺,但是收音機不斷的重覆放著”追”這首歌, 讓我想起了寧采丞, 開始難過了起來…

  8.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會想起我 ——張國榮(1956.9.12﹣2003.4.1)
    惟願天堂安好,切莫怪你,過分美麗。

  9. 難道一般觀眾聽眾真的認為,能帶給我們影音享受的某些天才洋溢的巨星,真的不是以生命中某些質地以火煉金,犧牲某些常人幸福的權利,才能在藝術上表現得那麼懾人動人?如果這樣,真正太「實際」、「冷酷」、「無情」的恐怕不是我,而是「大眾」。
    他就是夜空的明星,在寒冷中璀璨闪耀。敏感细致地追求完美,虔诚地保留心田的纯净。

  10. 其实一直都是旁观者,当我喜欢上他的时候,他早已经……
    既庆幸,也同样的难过。
    庆幸的是,那时候还没喜欢上他,至少那时对于他的离开不会有感觉,更加的不会因此而痛苦,难过的是在他活着的时候甚至从未好好看过他一眼,再多的懊悔都无济于事!
    第一次看《东成西就》,几乎笑翻在地,第一次看《霸王别姬》,哭得稀里哗啦,第一次看《春光乍泄》,脸红的同时更多的是唏嘘不已……
    渐渐的了解得越来越多,这才发觉自己竟然错过了这么多,不止一次的懊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关注他,喜欢他,可是仔细想想,那又如何,再多人喜欢也改变不了那个残忍的事实……
    作为公众人物,已经牺牲了太多,为什么还是有人不肯放过他的私生活?喜欢什么又关别人什么事呢?同性恋又怎么了呢?妨碍了谁吗?凭什么就该受到这样的诋毁?
    一直旁观着,他所承受的压力痛苦,没有人能够帮得了,分担得了,所以才绝望了,对这个世界都失望了,其实就像老师说的,这样的理解来得太迟……
    愿,逝者安息……

  11. 週日晚上,在廚房料理著,聽到廣播放著張國榮的回顧,一開始聽…很好聽.越聽到後面越悲嘆…我索性關了廣播,聽CD!
    你總是能寫出那些糾糾結結的感覺….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看出來的感覺…..
    有些人…..生來就是會困頓掙扎,有些人就是擁有得不到的愛才可以創作出他們的藝術天份,他們的美~

  12.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看过张国荣主演的一部电影《人生的鼓手》,同名主题歌《人生的鼓手》也是他演唱的,印象深刻!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