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心」(Twelve Years a Slave)拍得好無庸置疑,有良心也無庸置疑,但白人奴隸主喪心病狂倒行逆施的這130多分鐘絕不好受,漫長的坐立難安焦灼灰心緊張,絕非約會或休閒電影。
編導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 (III) 鉅細靡遺地描寫一個原本已經是自由人的黑人,如何從獨立自主的生活一夕被拐騙、出售,接下來就是集全部黑奴片大成的各種慘事:親子分離、鞭打、強暴、殺戮、言語屈辱、被懷疑、被主人稍微重用又被低階工頭惡整、白天農務拼死拼活晚上還被神經病主人強迫大家取樂、甚至互相求死而不可得…
無需標榜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想世界上任何人都相信這些悲劇曾發生過(不像許多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糾纏超過一甲子還在聲稱:根本沒有南京大屠殺)。
所有你不願意過的生活,在美國黑奴史上都曾發生過。是這些沾著血與冤魂的勞動力締造過美國。我們真的得佩服美國主流電影界,願意並敢於一次又一次拍攝類似電影,揭開這百多年前的傷口。
有種感覺:當年美國黑奴的厄運比集中營裡的猶太人還慘,集中營有種族滅絕的首要目的,多數人活不了太久。黑奴卻是白人的財產,在無盡痛苦下還得負責高生產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男主角所羅門說:”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但人非草木,在生存條件極低的情況下,你只能壓抑情感,而一切的壓抑悲傷憤怒仇恨恐懼,必然曾比肉體折磨更先壓垮許多黑奴。
我忽然有種恐怖的感覺:大家覺得這些只是歷史,都過去了,任意可以揮別人鞭子踹別人身體叫別人脫光衣服不把人當人看的噁心歲月病態人格,都過去了。
但如果從來沒有完全過去呢?如果這些人都是很多人的祖先,那些恐怖下作卑劣的基因,並沒有成為粉塵,而可能轉型異化成各種其他的凌虐、奴役形式呢?
如果有一天這些大規模的種族、階級不平等捲土重來呢?
你確定你不是加害者一方,或者,你確定你一定不會淪為受害者?
連一點氣都受不了的現代人,能想像自己毫無一絲還手餘地得淪為囚奴?
這是這部奧斯卡最佳電影帶給我的另類憂思。
历史的伤痛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正视,更是对当下社会新的奴役形式下的警示。
无论德国还是美国都常抱着对历史的反醒之态,唯日本至今仍是这么无视、抵赖。该国如此的嚣张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这是最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唯感觉中国政府始终没有与日本真正干起来的底气(中国在经济上对日本的始终依赖是最大软肋)与勇气(现在部队里多是少爷兵)。
PS。你是为台北交通献计进言的好市民。郝龙斌该给你颁奖。:)
很應景,奧斯卡最佳電影
內地譯名《為奴十二年》
足以媲美《辛德勒名單》
民族性格和信仰决定国家对外政策。这话应该适用所有国家,包括中国。
无赖不认罪是为了继续犯罪。
治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原则自然要多元,何况内部问题多多,执政者除了担心尊严,更担心国内政局稳定与否。对外发动或者承受一场战争的责任,谁也不敢轻易承担。多一事自然不如少一事,何况战争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如不能置之于死地,则后患无穷。战争一旦开始,谁也无法预料走向。
更重要的,中国在军事上该自信吗?做到知己知彼了吗?
昨天看了些片段。
在昆明火车站,买票
和
自由人被拐卖,为奴。
都是背的不能再悲的悲剧。
老师的思考一如既往的深刻。
我看到影片最后拐卖他的人没有受到惩罚,没有被追究,真是觉得好不公平啊!
主人公死亡时间地点不详,又留下了未解的疑云。
舒舒的疑雲我也有
難免讓人想到
是否正義之士又受到無情暗算呢
是啊!
想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