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周易哲學》筆記7:一味想退並非高潔,只是厭憎

《易經》《文言傳》談乾卦,給我不少啟發:

一、第一爻談「潛龍」不止是「潛伏起來的龍」這種白話翻譯那麼淺顯。有德而能隱一向是道家心法,沒想到在儒家眼中也必須。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不被世俗改變,也不靠名來完成。不為人所知不憂煩,別人不同意你的見解、心地也不憂煩——想想這多難做到?

至少還在尋求知音的我做不到。

二、第三爻談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還是要守住中道。在高位不驕傲,在低位不難過。想想這也超難。多少人一紅了就大頭,在基層時又天天埋怨。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三、第四爻談有德之人不能完全孤芳自賞。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一下上去一下下來,一下進取一下撤退,不是因為搞怪或有陰謀,只是隨順時機;也不是真的討厭人群。「非離群也」告訴我們,自了漢也不是《易經》鼓勵的,一味想退有時並非高潔,而只是厭憎。

四、第五爻談夥伴、同伴的重要。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同溫層更是知音,「各從其類」跟現代人說「頻率對了」接近,人還是在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不要只是狐群狗黨為非作歹的臭味相投就好。

在〈傅佩榮《周易哲學》筆記7:一味想退並非高潔,只是厭憎〉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