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外片發行商和泛電影相關者,平常衝坎城、衝世界各地觀摩、採購,也習慣抱怨台灣通路難排、影評難搞、觀眾不買帳,現在揪團衝某片,看完興奮表示「太好看了!」,還要二刷、三刷...
原來很多人的生活真的太苦悶——這是我的學習。
但這些人以後面對自家產品(包括電影、文學、媒體等)推不動時,也不該太驚訝,畢竟這一切證明了本地消費者需要這麼強大的情緒能量(不管正負),才樂意掏錢,樂意幫你口耳相傳。
但我想事情過了大家也就忘了。只要有這樣的心理結構在,總不缺乏下一個狂歡祭典。
新時代總說:「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不妨改寫為:「信徒準備好了(不管真心還假意),教主就會出現(不管長久或短暫)。」
多數人的生活與工作、謀生與信念之間,總是分裂的。
无论好坏,只要有了关注度,就会有蝴蝶效应。所以现在拍片要么拍的要够好、要么要拍的够烂,就是不能做温吞水片。
其实我也蛮想一睹《台北物语》的风采啊。XDD
我討厭一窩蜂
是。我也讨厭一窝蜂,但在好奇心下也想去看。主要是想借它了解下当下大多数观众的精神世界。
特别是想了解台湾观众与这边观众平时在赏片口味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