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養生主〉篇假借老子過世,秦失(通「佚」字)去弔唁時數落老子的弟子「遁天倍情,忘其所受」,「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閱讀全文 莊子看世事2:做順民?自選輯有不同思想流淌,折射出儒、釋、道乃至現代各種學說對我的不同影響。
閱讀全文 莊子看世事1:領土是誰的重要嗎?(假借孔丘勸顏回)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假借老子過世,秦失弔喪後批評哭泣的眾人)
是遁天倍(同悖)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同懸)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閱讀全文 傅佩榮《莊子解讀》筆記15:知識不是智慧,資訊更不是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予惡乎知說(同悅)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閱讀全文 傅佩榮《莊子解讀》筆記13:兩者說不定剛好是顛倒的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同謙),大勇不忮(音至)。
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音枕,界限)也。
閱讀全文 傅佩榮《莊子解讀》筆記11:很多的有為,都是自以為「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